【一、舊地圖與新大陸】
上個月看到一個運動用品廣告,內容是由很多年輕人講一句自己的座右銘,大意多是鼓勵年輕人要有創意,整體感覺不錯,很有節奏,也頗有啟發,其中一個文案是說「延著舊地圖、找不到新大陸」,這句話乍聽之下滿有道理,但是,我認為這個意念談的尚不夠精準,想強調「不要因循舊思維」是對的,但是您想想,哥倫布航海,手上如果沒有舊地圖,不但找不到新大陸,更可能在出海沒多久就迷路了,因此,個人以為「舊地圖」仍是必要的,有舊地圖的基礎,在航海時、或是製作新地圖時,才可以事半功倍,古有云,以古為鏡方能知興替;而股票分析師也要看歷史「舊」線圖才能精準預測未來。
如果想要進行創新規劃或是新專案推動,卻不思收集舊資料,或是一聽到別人的舊意見,就排斥並大加撻伐,那麼您的新專案、新思維肯定不會完整,也將不夠務實。
【二、複製成功經驗】
公司的業務部門開會時,會有一段時間稱為「複製成功經驗」,除了邀請上期業務冠軍分享之外,還要求其他業務人員寫下心得,更會花時間進行全體組員的腦力激盪,大家提出具體改善作法,個人能改善什麼,組織能改善什麼,必要時也會討論制度如何修正,以確保這個成功案例能落實到改善及複製,也就是因為這樣的作法,分享的人不會流於感謝、不會流於空談,會很認真思考具體的成功經驗、具體的學習方案。
相信很多公司都有「成功業務分享」的做法,但是多半「分享」大於「複製」,如此,聽了很多分享,當下有感觸,卻不能形成「複製的力量」,豈不可惜?
【三、朝令有錯‧夕改何妨】
最近看了一個清末的電視劇,說到光緒皇帝因慈禧太后掌權,而未能按照自己想法施政,後來,一度有機會放手進行維新工作,他就大刀闊斧地冰凍舊臣、啟用新將,新的專案聖旨一道一道地發出,想到什麼好點子,立刻發聖旨,且立即生效,別說民眾無所適從,連承辦人員都不知該怎麼辦理業務,最後誇張到連發公文的太監,都在等著看笑話(因為維新一日數變,不知道要發哪一篇聖旨)。
最近某一個官員也針對「政策一日數變」發言說,如果政策變得更不好,社會可以指責,但是政策變更好,那社會應該要給鼓勵。
個人以為,這都是太過「強調破舊」、太過「英雄主義作祟」,也是經常「新官上任三把火」常犯的錯誤。
【四、「吐故納新」談「創新」】
吐故納新,出自《莊子》,原指人呼吸時,吐出濁氣,吸進新鮮空氣;現多用來比喻揚棄舊的,吸收新的,並不斷推陳出新。
我喜歡這個詞,因為這個詞在談「創新」時,不會太過霸道地強調要「剷除舊的事物」,創新應該要像呼吸一樣,把舊的氣慢慢吐掉,而且,也不是完全吐掉,然後,有節奏地讓新的空氣慢慢進來。
現在的人們或是企業談創新時,有三個迷思,一是「打擊舊制」、二是「有想法沒行動」、三是「說改就改」,上述三個案例就是分別闡述這三個迷思,如果避免自己有這三個迷思,您將會發現創新是很容易的,只要把既有的東西好好梳理、整頓,或是落實曾經提過的意見,即便自己一時想不出新點子,一樣能夠執行新創意或是新專案。
別人談創新、創意、創造力,多半強調破舊,我則認為,新、舊是一體的兩面,今日的新,是明日的舊,在「吐故」之前,先把「故」好好了解,當吐則吐、當留則留,才是完整的思維,您以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