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富達國際新聞中心 2011-07-28 18:42
陶冬於昨日(27日)發表一篇關於近期經濟情勢的看法,文中表示,近幾週全球焦點皆聚焦於歐債與希臘債務上。
希臘債務危機,最終以技術性違約為結局,迫使民間債權人自願的債務重組,造成評級公司下調希臘主權債務評級。希臘危機至此應已告一段落。但歐洲目前的做法仍屬花錢買時間,因希臘經濟早已失去競爭力、社會福利缺少必要的彈性、稅制不良等因素,故陶冬認為希臘危機只是暫緩,並非遠去。
另一焦點,美債部份,陶冬認為美債被國會領袖當成政治遊戲在把玩,且遊戲要玩到最後一刻才會停,故陶冬認為美債最後一刻妥協的機率較高,但也不排除雙方達不成協議的可能,不排除技術性違約後,國會才出招補救。另外,不管如何,信評機構調降美國主權評級已勢在必行,因這場政治鬧劇,顯示出政治人物將自身政治利益凌駕於國家利益上。
陶冬認為美國僅提高債限而不從結構改進根本於事無補。且一旦出現違約,將為金融市場帶來震盪,銀行去槓桿將引發風險資產的恐慌性拋售,但陶冬認為這並非美元、美債的末日,因目前仍看不到一個足以取代美元的貨幣及一個可替代美債的債券市場。
另外,瑞銀近期透過追蹤兩百個貨幣、信貸、債市、股市、風險指數所編制的全球風險意識圖顯示目前已進入恐慌區間,當此風險圖處於正常區間時,與市場走勢關聯不大;但若進入狂熱區、走入恐慌區時,市場於3個月內出現拐點的機會很高。故陶冬表示現在無法預期明天將出現何種風險、及市場是升是跌,但根據過往經驗,現在或許已近市場的轉唳點。
以下為陶冬最新文章《與風險共舞》一文:
近幾周,市場來來回回地都是那兩個故事,大西洋一側的希臘債務危機,與大西洋另一側的美國國債上限困局。
希臘債務危機,以希臘技術性違約告終,迫使民間債權人接受“自願的”債務重組,穆迪將希臘的主權債務評級連降三級。在此輪希臘拯救計畫上,歐洲領袖表現出了罕見的勇氣與決斷,通過允許EFSF(歐洲財務穩定基金)干預二級債券市場,試圖在希臘與其它歐豬國家間打下一道防火牆。儘管還有幾家私人銀行未表態支持軟性債務重組,希債危機短期可以告一段落。
近几周,市场来来回回地都是那两个故事,大西洋一侧的希腊债务危机,与大西洋另一侧的美国国债上限困局。希腊债务危机,以希腊技术性违约告终,迫使民间债权人接受“自愿的”债务重组,穆迪将希腊的主权债务评级连降三级。在此轮希腊拯救计划上,欧洲领袖表现出了罕见的勇气与决断,通过允许EFSF(欧洲财务稳定基金)干预二级债券市场,试图在希腊与其它欧猪国家间打下一道防火墙。尽管还有几家私人银行未表态支持软性债务重组,希债危机短期可以告一段落。但是欧洲救援计划,仍未脱离“花钱买时间”的俗套。的确,希腊通过了财政紧缩案(下届政府会否承认仍是问号),但是整个救援计划并未包括希腊经济脱困的路线图。希腊经济早已失去竞争力,社会福利政策缺少必要的弹性。没有经济恢复活力,就难有财政收入的大幅增长。希腊社会逃税成风,税制效率不改善,政府到头来还是无钱还债。笔者相信,希腊危机只是暂缓,而非远去。美国债务上限问题,被国会领袖当政
但是歐洲救援計畫,仍未脫離“花錢買時間”的俗套。的確,希臘通過了財政緊縮案(下屆政府會否承認仍是問號),但是整個救援計畫並未包括希臘經濟脫困的路線圖。希臘經濟早已失去競爭力,社會福利政策缺少必要的彈性。沒有經濟恢復活力,就難有財政收入的大幅增長。希臘社會逃稅成風,稅制效率不改善,政府到頭來還是無錢還債。筆者相信,希臘危機只是暫緩,而非遠去。
近几周,市场来来回回地都是那两个故事,大西洋一侧的希腊债务危机,与大西洋另一侧的美国国债上限困局。希腊债务危机,以希腊技术性违约告终,迫使民间债权人接受“自愿的”债务重组,穆迪将希腊的主权债务评级连降三级。在此轮希腊拯救计划上,欧洲领袖表现出了罕见的勇气与决断,通过允许EFSF(欧洲财务稳定基金)干预二级债券市场,试图在希腊与其它欧猪国家间打下一道防火墙。尽管还有几家私人银行未表态支持软性债务重组,希债危机短期可以告一段落。但是欧洲救援计划,仍未脱离“花钱买时间”的俗套。的确,希腊通过了财政紧缩案(下届政府会否承认仍是问号),但是整个救援计划并未包括希腊经济脱困的路线图。希腊经济早已失去竞争力,社会福利政策缺少必要的弹性。没有经济恢复活力,就难有财政收入的大幅增长。希腊社会逃税成风,税制效率不改善,政府到头来还是无钱还债。笔者相信,希腊危机只是暂缓,而非远去。美国债务上限问题,被国会领袖当政美國債務上限問題,被國會領袖當政治遊戲玩著。雙方對著電視鏡頭指責對方的興趣,大過坐在會議室內談判解決問題的意願,華盛頓的邊緣政治會玩到最後一刻。筆者認為,雙方在最後一刻妥協的機會比較高,但是也不排除雙方達不成協議的可能。不排除美國進入技術性違約之後,國會才出招補救。哪怕國會最後通過議案,提高債務上限,筆者認為信用評級機構都有很大的可能調低美國的主權評級,因為這場政治鬧劇,充分顯示了華盛頓的政客將自身的政治利益淩駕於國家利益之上;因為僅提高債務上限而不解決結構性財政赤字的根源其實於事無補。
美國一旦出現違約,勢必對金融市場帶來震盪,銀行去杠杆隨時可能導致對風險資產的恐慌性拋售,不過筆者認為這不會是美元的末日、美債的末日。七十年代英國債務危機,為英鎊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畫上休止符,因為美元已經可以取代英鎊的地位。如今的世界,尚看不到另一個足以全面取代美元的替代儲蓄貨幣,一個有足夠容量的可以替代美債的債券市場。
瑞信通過追蹤近兩百個貨幣、信貸、債市、股市、風險指數所編制的全球風險意識圖顯示,由於歐債、美債危機,市場的風險意識已經進入恐慌區間。當這個風險圖處在正常區間時,它與市場走勢關聯不大。但是如果風險意識抽高兩個標準差進入狂熱區,或拉低兩個標準差進入恐慌區時,市場在三個月內出現拐點的機會很高。筆者無法預言明天會爆出什麼風險,市場是升是跌,但是歷史經驗似乎表明,現在或許已接近市場的轉捩點。
(林盈秀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