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唯一投資理財教育平台、國際金融資訊整合網,提供最完整的財經訊息、國際金融資訊給您。
立即訂閱今週刊~啟富達學員獨享『紙本每期只要48元, 電子每期只要29元』
啟富達官網搬家了!
 
財經快訊
陶冬:QE3推不推不是問題 而是能否救經濟
日期
2011-08-11

啟富達國際新聞中心 2011-08-11 16:59

 

陶冬於10日發表一篇對於美國信用評級遭標普下調至AA+,造成媒體震動、市場浴血。陶冬表示美國提高債務上限,但卻不對赤字進行徹底根本的解決,只是將美債問題往後延,遭降級無可厚非。且標普認為是美國的行政及立法當局根本沒有減赤意願,反倒將債務危機政治化,為明年將來的總統大選謀取政治利益。

 

陶冬認為美債違約本身可能性便極小,再加上美國自身可以印鈔票,但此做法將損害債權人利益且帶來通膨問題。理論上,美國並不會破產,但標普的行動卻引發市場軒然大波,陶冬認為此舉對經濟的衝擊來自四個層面。

 

第一,市場動盪問題,因所有銀行及保險公司的最大資產是國債,降級造成信貸緊縮,市場在去槓桿中驟跌,摧毀掉數萬億美元的金融資產價值;第二,資產成本,美債遭降級後因央行護盤關係,表現並不差,但市場無法一直進行干預,導致國債與公司債成本上揚,替財政負擔再多加一筆。第三,經濟下滑;第四,波及海外,美國主權遭調降後,法國、英國評級高估便顯更加突出,義大利評級亦不恰當,為歐債危機再埋下伏筆。

 

陶冬認為現在的流動性水準與政府的干預意願,其實與2008年的雷曼兄弟事件不同,暫時看不到系統性的金融風險。雷曼兄弟事件的關鍵是雷曼倒閉觸發了一場信任危機、流動性危機,並將全球金融市場推到破產邊緣。現在與2008年相比,目前金融體系的槓桿比率低許多,也少了衍生商品將風險蔓延到經濟的各個角落,因此並不會發生連環爆的情形。且G8國家已表明將會不惜一切代價房範風險蔓延。且聯準會表示將維持超低利率直至2013年中。

 

雖然聯準會聲明基本上僅是口頭干預,實質措施暫缺,但陶冬認為聯準會將於12個月後推出新的寬鬆政策的可能性頗高,也許會再Jackson Hole年會上。且陶冬認為現在不是推不推QE3的問題,而是QE3對經濟復甦是否有效。聯準會的政策應要更有創意及效率。

 

至於美元地位是否會如同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英鎊一樣瓦解?陶冬認為應不會,因目前世界上暫時看不到可以替代的貨幣。且順差與逆差,本來就是一體兩面的東西,因某一國有順差,另一國就會有逆差,當亞洲國家與石油國家產生大量順差時,這些資金便將回流至逆差地區,唯有這些逆差國家才能持續消費。就算美元爛透了,只要順差國想維持海外需求,還是得購買美元資產。

 

以下為陶冬最新一篇《失天堂》一文:

 

天堂的基石動搖了。

 

201185日,標準普爾將美國的主權信用評級降至AA+,當今世界第一經濟強國歷史上首次在主流評級機構那裡,喪失了AAA的最高評級。消息傳出,媒體震動,市場浴血。

 

標準普爾在美國國會通過提高債務上限議案後出手,多少有些令人意外。其實美國提高債務上限,而不對結構性財政赤字做出根本的治理,不過是試圖將債務危機推後,並未觸及美債的核心問題,評級公司降級無可厚非。在相當程度上,評級公司看不上眼的,不是美國政府的償債能力,而是行政、立法當局根本沒有減赤的政治意願,反將債務危機政治化,為明年的總統大選謀取政治利益。

 

作為世界的儲蓄貨幣,美國國債違約的可能性極小。當華盛頓的收入對償債無以為繼時,美國可以印鈔。這種作法不僅損害債權人的利益,也為本國帶來通貨膨脹。理論上說,山姆大叔不會破產,但標準普爾的降級舉動卻在市場上引發軒然大波,它對經濟的衝擊,來自四個層面。

 

一,市場動盪。所有銀行、保險公司的最大資產一定是國債。這就決定了降級行為會導致信貸收縮,市場在“去杠杆”中驟跌,摧毀掉數萬億美元的金融資產價值。

 

二,資產成本。美債在降級後表現不差,這基本上歸功於央行護盤。不過,市場干預不可能一直進行。國債及許多公司債舉債成本上揚無可回避,為財政負擔百上加斤。

 

三,經濟下滑。長期利率上升,勢必拉動按揭利率,令美國樓市雪上加霜,並影響信用卡消費。同時政府被迫削減開支,經濟增長將進一步放緩。另外,國債殖利率上揚,也會使已經很困難的地方政府舉債更為艱巨。

 

四,波及海外。美國主權被調低後,法國、英國的評級高估便顯得更加突出,義大利的評級也顯得不恰當。這已為日後歐債危機埋下另一伏筆。

 

總體而言,以美國評級下調為契機,市場已展開了一輪壯烈的“去杠杆”,資產價格的動盪短期未必停止。但是,筆者認為今天的流動性水準和政府的干預意願,與2008年雷曼倒閉時不可同日而語,暫時看不到系統性的金融風險。

 

美債危機,對市場投下了一枚震撼彈,其威力頗大。但是它不是雷曼危機的重演。雷曼危機的關鍵,不是雷曼違約倒閉,而是雷曼倒閉觸發了一場信任危機、流動性危機,將全球金融體系推到了破產的邊緣。與2008年相比,目前金融體系的杠杆比率低許多,也少了衍生產品將風險迅速蔓延到經濟的各個角落,因此當年的“火燒連營”一幕似乎不會發生。同時,各國決策者經過雷曼一役,深知骨牌效應的厲害,所以危機對應來得積極得多。G8國家在評級調級後市場開市前發表聲明,強調不惜一切代價,防範風險蔓延。聯儲隨後也採取行動,明言“超低利率水準”會至少維持到2013年中。

 

當然聯儲最新的聲明,基本上是口頭干預,實質性措施暫缺。這是因為決策者內部尚未形成共識,對推出什麼樣政策尚拿不定主意。不過筆者相信,聯儲在1-2個月內祭出新的寬鬆政策的可能性頗高,也許聯儲在Jackson Hole的年會(QE2的誕生地),伯南克便可能談及新一輪貨幣刺激政策。筆者看來,現在的懸念不是伯南克會不會推出QE3或其他名義下的QE,而是QE對經濟復蘇是否有效。聯儲的政策,需要更多的創意和效率。

 

上世紀六十年代,英國信用評級遭到下調,英鎊作為全球儲蓄貨幣的地位隨之土崩瓦解。美元會不會步其後塵?筆者認為不會。美元的基本面早已千瘡百孔,但是世界上卻暫時看不到替代貨幣,看不到新的王者的出現。順差與逆差,從來是同一枚錢幣的兩面,一國有逆差才會有另一國的順差,當亞洲國家和石油國家產生大量順差時,這些資金無可避免地以資本帳目的形式回流逆差地區(主要是美國),唯有這樣逆差國家才能持續消費。哪怕美元爛透了,只要順差國還想維持海外需求,他們還得買美元資產。

 

有宗教,就有天堂,哪怕有時天堂與地獄僅咫尺之隔。

 

(林盈秀 編輯)

 
 
 
Copyright © 2008 啟富達國際(股)公司_推薦如何投資理財課程 版權所有   電話:02-2703-2053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26號4樓之3   E-mail:cfd.wma@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