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富達國際新聞中心 2011-08-03 19:00
謝國忠於1日發表一篇認為中國緊縮政策必須繼續的文章,文中表示目前通脹仍是中國經濟穩定最大的威脅,雖然目前貨幣增長率低於前幾年水準,但仍然與中國潛在增長率不相匹配。
目前有幾個跡象顯示中國經濟正在放緩,第一,出口企業銷售下滑對經濟產生重大影響;第二,汽車普及率似已達飽和水準,未來汽車銷售將取決於收入增長和養車成本;第三,6月固定資產投資與前一個月相比略有收縮。謝國忠認為通脹沒有任何冷卻跡象,單單透過像豬肉價格來判斷通脹是極具誤導性及危險性的。
中國目前的貨幣政策與過去相比已有所緊縮,但與潛在增長率相比依然較為寬鬆。謝國忠認為2020年時,潛在增長率將可能達5%,如果中國能接受那麼貨幣增長率應當被下調10%;利率應該是通脹率加2%,即7%,這一利率至少應適用於6個月至1年的存款利率。
另外,企業與政府對於貨幣短缺問題頗有怨言,因這反映了房地產發展與其他固定資產投資的過度貨幣需求。所以貨幣短缺的解決方法就是減少這類的貨幣需求,而不是增加貨幣供給。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法是降低房價,且今年下半年很可能會出現此一調整,結果將極大地改善貨幣條件。另外,工資上漲是中國實現再平衡的關鍵,但此方法須工資增長快於人均名義GDP增長時才有效。目前中國最好能先利用削減政府與國有企業支出以冷卻通脹。
謝國忠認為冷卻通脹的策略是可利用公共住房出售給住戶以吸收貨幣攻應,因中央政府擁有一批國有企業,佔GDP總量的一半,若能有效經營,這些國有企業的價值將等於GDP總量。另一個類似的策略就是儘快讓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由此吸收過剩的貨幣攻應,再將其投向全球經濟,既能冷卻國內通脹,又能支援全球需求,符合中國的利益。
關於城市化問題,謝國忠認為目前中國的市化向中西部蔓延是好事,但這不能視為所有市級政府進行投資的許可證,謝國忠認為中國應發展30座平均人口3000萬以上的城市,而這些城市能透過分享基礎設施與降低市場仲介成本的規模經濟走向繁榮。
而市場經濟部分應交由證券市場負責。前景良好的城市能在證券市場得到融資,但目前中國金融體系規政府所有,因此資本分配是一個政治過程,這導致了很多地方的過度發展和大規模浪費。國有金融體系很顯然創造了另一個壞賬的浪潮。因此這次應採取不同措施,中國可建立一個市級證券市場來給城市化融資,當犯錯時要自己承擔後果,美國就是依靠這種機制,且運行的相當不錯。
另外,謝國忠認為中國應斬斷人民幣與美元的聯繫,否則宏觀調控空間將愈來愈小。且謝國忠認為人民幣未被高估,因中國國內物價水準太高,因此很難調高幣值。隨著出口冷卻,貿易盈餘很可能或收縮。升值壓力將主要來自於熱錢,如果中國浮動貨幣,這些熱錢可能將撤出,給匯率帶來有力的下行壓力。如果現在中國浮動貨幣,這些熱錢短期內可能會引發動盪,但日後會穩定下來。浮動幣值能為中國帶來利率政策的靈活性,因此,人民幣現在應與美元脫鉤了。
(林盈秀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