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球皆成長,台灣當自強。
日期
2011-05-20
啟富達國際 研究團隊
根據費城Fed銀行周四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費城地區5月製造業活動成長,但成長速度已較幾個月前大幅減緩。費城Fed 5月製造業指數下降至3.9,與分析師原本預估上升至20.1大相逕庭,而該指數4月為18.5。雖然該指數高於零,代表製造業成長,但數據顯示成長力道已大幅減緩。另外,美國不動產協會(NAR)周四公布,美國4月成屋銷售意外下降0.8%至年率505萬棟,4月成屋銷售中間價格較去年同期下降5%,4月餘屋上升9.9%至387萬棟,顯示房屋市場交易仍然疲弱。就業市場方面,截至5月14日當周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減少2.9萬人至40.9萬人,優於市場預期,為近一個月來最低水平。綜合以上所述,美國經濟復甦似乎有趨緩跡象,但市場上資金依然氾濫,所以預計寬鬆的貨幣市場依然可以持續刺激美國經濟;不過,相較於年初亮麗的數字,將來一段時間內公佈的數據將可以有效降低投資者過於樂觀的預期,接下來,大家最為關注的就是美國聯準會升息的時間表。
18日公布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紀要顯示,幾乎所有聯儲官員都同意,通往未來收緊資金的第一步應該是8月開始停止對抵押房貸本金的再投資,多數成員都傾向於先提高短期利率,再出售美聯儲持有的證券資產。會議報告指稱,討論退出策略並不意味著緊縮政策將很快開始實施。而各位聯儲官員達成共識,認為需要在中期內削減美聯儲持有的證券資產總量,基本上僅僅保留國債資產。但是自上次4月份FOMC會議以來,原油價格出現下跌,金融市場通貨膨脹預期也得到緩和,這些都為美聯儲實施退出策略減輕了壓力;目前美國經濟成長速度已趨緩,所以當前至年底預估都不是美聯儲升息最有可能的時間點。我們仍然可以審慎樂觀地期待美國年底的消費數據,因為就業市場稍有好轉將會帶動消費,而消費是經濟能否持續向上的要素之一,倘若年底銷售數據不佳,那經濟復甦將無以為繼,美聯儲要升息更是希望渺茫。
歐洲央行相對於美聯儲較早開始實行收緊貨幣政策的路線,該央行在4月升息,為2008年7月以來首次,因此較之美元,利率前景仍然有利歐元。歐元區與美國之間的利差一度助推歐元兌美元短線走強,但隨著市場開始關注歐債危機,歐元又遭遇回挫。技術面上看,歐元兌美元連續四個交易日出現反彈,隨機指標出現向上發散,MACD指標在零軸附近跌勢趨緩,顯示短期反彈動能趨強勁。再者,若歐債議題告一段落,歐洲相對強勁的經濟成長將會促指歐洲央行有較大的升息壓力,趨勢上將更進一步擴大歐美利差,因此包括高盛、匯豐在內的等機構,仍認為美元將持續維持弱勢。
我們看回台灣,行政院主計處今(19)日將去年第4季經濟成長率修正為7.13%,較原先提高0.21個百分點。今年第1季經濟成長率初步統計為6.55%。由於全球景氣表現審慎樂觀,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至5.06%,較4月預測5.04%提高0.02個百分點。主計處也預測100年經濟成長率5.06%,較4月預測5.04%提高0.02個百分點,平均每人GDP 2萬933美元,平均每人GNP 2萬1,548美元,CPI上漲2.10%;亮麗的經濟數據也將為下半年大選行情加溫。但相信社會上大多數人仍然認為這是無感復甦,現今台灣社會已M型化,不只所得M型化,連消費也M型化,大前研一所著「一個人的經濟」書中對台灣多所著墨,他先大力稱讚台灣與大陸經濟邁向合作的作為,也看好兩岸經濟融合的加乘效果,但在產業轉型上,他更以現今的日本為鏡,給台灣點出了一些方向。如今最大的市場已是一個人的市場,不只包括一般人所認為的單身族,也包括了中年離婚與老年喪偶的族群,企業應該專注於個體的需求,無論是產品或是服務,要具備小、快、好三點。其中的「小」是指產品的量要小,「快」是指產品或服務要夠便利,「好」是指品質要高。台灣變成窮忙族的溫床是因為始終不能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總是以低價與人競爭,如此惡性循環之下對產業與人才都極為不利,大前研一認為準確掌握消費心理就能去除削價競爭的迷思。在全球復甦,兩岸合作,台灣經濟漸趨好轉的大環境下,台灣政府更需自強,積極讓產業轉型,才能讓無感復甦真正轉變為有感復甦。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