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2010-11-19 06:01:38
美聯儲推出量化寬松政策,美元連跌三天,雖然出現強勢反彈,但面臨歐洲債務危機,美元避險地位更顯突出,加上IMF下調美元的SDR貨幣籃子比重,美元終將回歸弱勢。
綜合媒體11月18日報導,歐洲匯市18日,由於市場預計愛爾蘭危機將在短期內獲得定論,歐盟(EU)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對其提供巨額援助,歐元兌美元獲得支撐并大幅走高。紐約匯市,受美國數據高於預期提振,美元創出時段高點,但此后非美貨幣再度上揚,歐元兌美元在1.3630水平附近交投。
然而,諸多市場人士對美聯儲(FED)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嗤之以鼻,自該措施一推出,市場中批評聲便不絕於耳。
摩根大通(JPMorgan & Chase)日圓外匯研究主管Tohru Sasaki表示,由於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美元或將成為“全球最為疲弱的”貨幣。美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經常項目赤字,卻仍保持近零利率政策,這將確保美元作為最弱貨幣的地位。基於美國銀行業當前的資產負債規模以及家庭支出狀況,即使美聯儲采取更多寬松政策仍舊難以改變目前的通縮局面,因此美聯儲推行的寬松政策實屬做無用功。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也面臨著國會眾多共和黨議員的責難。美國國會共和黨議員17日公布了致伯南克的信件,在此信件中,共和黨議員對重啟量化寬松政策提出批評,并表示此舉可能會使美元陷入危險、引發通脹和資產泡沫等。
但是,伯南克稱,美聯儲債券購買計劃將在兩年里創造約70-100萬個工作崗位。多位美聯儲官員也紛紛出面,力挺這一政策。波士頓聯儲主席羅森格倫(Eric Rosengren)表示,美聯儲不得不重啟量化寬松政策,如果美聯儲不對政策做出改變,則將使經濟進一步面臨陷入通縮的風險,同時,美元的貶值有助於刺激出口降低進口,在任何情況下,貨幣貶值都是寬松貨幣政策的正常結果之一。聖路易斯聯儲主席布拉德(James Bullard)也表示,通脹數據較低,繼續顯現反通脹跡象,美聯儲應采取行動扭轉此局面。
11月3日美聯儲宣布實施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后,美元連跌三天,但隨著市場將焦點轉向歐洲,11月5日起,美元強勢反彈,而歐元則成為投資者競相拋售的對象。但是市場人士對於美元及歐元兩大主要貨幣的看法仍舊存在較大分歧,包括摩根大通在內的機構人士認為,美聯儲二次量化寬松無疑將在長期內打壓美元,而歐元則將在愛爾蘭問題塵埃落定后獲得轉機,但也有機構堅持認為即使歐洲順利度過愛爾蘭危機,葡萄牙、西班牙、甚至是意大利將接踵而來,令歐元不堪重負。
在15日發布的5年常規評估中,IMF也削弱了美元的地位,該機構下調了美元和日圓在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 SDR)內的貨幣籃子權重,但并未加入新的貨幣到SDR貨幣籃子。IMF將美元占SDR的權重由2005年的44%降低至41.9%,日圓占SDR的權重由11%降低至9.4%。歐元占SDR的權重從34%提升至37.4%。而英鎊占SDR的權重幾乎未變,仍為11.3%。分析人士指出,IMF此舉無疑顯示,美元的地位正在不斷下降。
亞洲開發銀行(ADB)常務總干事Rajat Nag表示,全球應該考慮采用一籃子貨幣的政策是否比當前將美元作為單一儲備貨幣更加合適。經濟的重心在發生轉移,正在轉向亞洲,所以我們必須要思考的是,在這種環境下繼續把美元作為單一儲備貨幣,是否還合適。
(鄭相羽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