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唯一投資理財教育平台、國際金融資訊整合網,提供最完整的財經訊息、國際金融資訊給您。
立即訂閱今週刊~啟富達學員獨享『紙本每期只要48元, 電子每期只要29元』
啟富達官網搬家了!
 
財經快訊
周小川開方應對QE2 引流入“池”化解熱錢沖擊
日期
2010-11-08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2010-11-08 09:00:19 

央行行長周小川提出,對於美國QE2可能對中國的沖擊,中國除了可以對不正常資本項目流入進行制止,同時也可以進行總量對沖,即可以將短期的投資性資金放到“池子”里面。原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稱,熱錢進入,不論是集中在樓市、股市還是大宗商品市場,都會對實體經濟造成影響。

據每日經濟新聞11月8日報導,隨著美聯儲二次量化寬松規模的落定,全球新興經濟體都嚴陣以待6000億美元資金的進攻。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也因此更重,防范熱錢日益成為央行和外管局的重要工作內容。11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北京首屆財新峰會發表公開演講時提出,對於美國第二次量化寬松政策(QE2)可能對中國的沖擊,中國除了可以對不正常資本項目流入進行制止,同時也可以進行總量對沖,即可以將短期的投資性資金放到“池子”里面。
  
對於美聯儲QE2的推出,周小川表示,要從多個角度來審視這個問題。同時,在談到人民幣匯率問題時,周小川借用了“中醫療法”的概念。

入境熱錢·放到池子里
  
周小川表示,“在總量對沖方面,如果短期的投資性資金進來,可以將其放到池子里,而不讓這些資金泛濫到中國的整個實體經濟。等到這些資金要撤退的時候,讓他們從池子里面流出來,這樣可以在宏觀上減少資本異常流動對中國經濟的沖擊。”
  
那么,上述周小川表述的容納短期投資性外匯資金的池子,究竟是怎樣一個“池子”?對此各方都有相關的猜測。
  
一位不愿具名的原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表示,“熱錢進入,不論是集中在樓市、股市還是大宗商品市場,都會對實體經濟造成影響。”他還表示,“搞不清楚這是什么。”
  
“對於進來的熱錢,監管部門是很難摸底的。其中,居民與企業的資產結構有自由選擇的權力,因此,并不知道有怎樣的一種方法將這部分錢集中到一個池子里,而不對實體經濟造成沖擊。”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稱。
  
不過,他猜測,如果有可能的話,是不是央行可以通過發行央票等方式,將這部分錢集中起來。但是他又表示,這種做法往往比較困難。

QE2·需多角度審視
  
對於美聯儲的量化寬松政策,周小川表示,“美元是一種國際性貨幣,同時也是儲備貨幣。這項政策對於美國本土也許是一種優化的選擇,但是對於全球角度來講不一定是優化的選擇,可能會產生其他副作用。”
  
“QE2對於新興市場的影響將是全方位的。美國量化寬松的錢,出去的重要渠道,就是把資源能源等價格炒高,這樣對企業來講成本壓力就上升了。特別是對中國,資源外向性程度很高,企業的利潤受到嚴重的沖擊。”劉煜輝分析道。
  
而對居民的影響,劉煜輝則認為,錢進入新興經濟體內,股市、樓市等資產價格上漲,而這種資產價格的通脹,最終會演變成物價的通脹,居民的生活將受到影響。
  
“這最後還要歸結到國際貨幣體系的角度來研究這個問題,像美元在國際和國內角色有沖突時,這個問題應如何解釋和分析。對美國量化寬松的政策對全球的影響需從多種角度來看。”周小川表示。
  
劉煜輝認為,現行的美元結構性權力,是不是有一個約束和制衡的機制,這個很重要。沒有這個機制,對美國而言,國家利益是至上的,這不能夠用道德的方向去判斷。

人民幣匯率·“中醫療法”
  
“中藥理論認為,一副藥里有好幾味功能不同的藥,分別具有不同的功能,同時配合起來達到治病的目的。”提及中國的匯率問題,周小川指出,這需要多種措施配套,如中藥里面的一副藥。
  
他表示,治理金融結構轉變,減少對外需求的依賴性,要擴大內需,特別是擴大消費內需和特別強調發展服務業。“解決貿易項目不平衡,也有不同的藥方。其中,匯率是一項起重要作用的政策;擴大內需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價格方面,除了匯率以外,還有對出口退稅等政策的把握。”周小川強調,在這種多種藥物的配合中,并不單獨強調某一味藥,即不希望強調某一項措施會起到全面的有效作用。
  
他再次強調,與西醫相比,中醫的效果會比較慢,同時也是建立在經驗與統計基礎上的。對此他指出,根據中藥理論,在調控中,還需要有建立在反饋基礎上的動態調整以及試錯。

(付影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Copyright © 2008 啟富達國際(股)公司_推薦如何投資理財課程 版權所有   電話:02-2703-2053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26號4樓之3   E-mail:cfd.wma@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