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美國聯準會 (Fed) 終於出手,使出新一輪量化寬鬆 (QE2) 行動,投資人剩下的問題是:接下來會如何?
Fed 周三 (3 日) 宣布再買 6000 億美元公債,擴大原有的 2.3 兆美元資產負債表。連日來不僅美股及全球股市應聲樂觀勁揚,大宗商品價格大漲;美國公債價格─尤其是 5 年期及 10 年期公債,也強勁上揚。
眼看市場準備好乘著 Fed 的刺激動力挺進,各方話題已立刻轉向 Fed 何時會再祭出進一步量化寬鬆措施。《CNBC》指出,部分市場專家甚至認為,這樣的發展恐怕難以避免。
Canaccord Adams 美股交易部總經理 Dave Rovelli 便表示:「大家真的已開始討論三度量化寬鬆 (QE3)。」他說,美國最後可能會印這麼多鈔票,美元真的會貶值,其他國家也將嘗試讓自身貨幣兌美元貶值。「我只是不知道,這一切最後該如何安然結束」。
至少目前為止,投資人的腦中並不存在通貨膨脹憂慮。眾人肆無忌憚揣測,Fed 已釋出清楚訊息,表示為了啟動經濟成長,已準備好投入無限所需資金。因為即便股市及商品價格飆漲,美國失業率仍處於 9.6% 高檔,且房市依舊疲軟。如今只能仰賴 Fed 來刺激實質成長率,進而支撐資產價格上揚。
總體經濟研究機構Capital Economics 駐多倫多資深美國經濟學家 Paul Ashworth 在報告中指出,很容易預期 QE2 之後還會有 QE3、QE4 甚至更多,因為一旦 Fed 再度步上這條道路,將會非常難以止步,除非經濟出現明顯的改善跡象。
從 Fed 本周政策會議後的聲明,可以探出端倪。Fed 不僅承諾繼續買進資產,還重申美國通貨膨脹率仍未達健康的 2% 左右水準。Fed 除了將於接下來 8 個月內買進 6000 億美元公債,還會繼續原本「永久性公開市場操作 (Permanent Open Market Operations)」每月收購 350 億美元房貸債券的行動。使得總資產收購規模達到 9000 億美元。
花旗 (Citigroup) 首席美國經濟學家 Robert DiClemente 認為,Fed 必須鼓勵市場預期,若美國金融展望未加強、經濟未展現更有力的自我成長,他們將採取更多行動。
DiClemente相信,只要 Fed 表示會定期審視救市的規模及速度,便足以證明他們只將周三行動視為初步階段。
Ashworth 則預期,除非失業率下降及經濟成長率升至一定水準,Fed 還會繼續收購資產,需要時將資產負債表規模擴大至 4 兆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