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2011-02-09 23:55:52
隨著全球通貨膨脹壓力上升,亞洲新興市場國家紛紛干預匯率以壓低本幣幣值,然而歐元或許并非是這場匯率大戰中的福音。
綜合媒體2月9日報導,隨著全球通貨膨脹壓力上升,許多國家(尤其是亞洲國家)央行開始啟動新一輪貨幣政策緊縮措施,其中許多國家將干預匯率以壓低本幣幣值,又一場匯率大戰或許無可避免。
過去,當各國央行通過干預匯市、壓低本幣幣值的行動積攢下美元儲備時,它們通常會將部分儲備轉換為歐元以進行多元化。實際上,儲備多元化過去通常都是決定主要貨幣走向的重要力量。而且多元化問題現在必將再度出現。
中國8日意外加息之舉再次提醒市場,匯市干預行動增加的風險日益上升。大宗商品價格仍在上漲,中國北方的旱情使得中國冬小麥收成堪憂,食品和非食品價格預計將繼續攀升。而中國央行未來只可能會在收緊貨幣政策方面更加激進。利率上升將吸引熱錢流入,但幾乎沒有跡象顯示,中國央行會允許這些資金推動人民幣大幅走高。
盡管中國再度出手加息,但金融市場價格所反映出的人民幣兌美元在未來12個月的升值幅度只有2.4%。換句話說,市場預計,中國央行會重新大規模買進美元,以確保人民幣兌美元能逐步上升。
亞洲的許多其他新興市場也面臨同樣的壓力。泰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都已在2011年上調了利率,市場普遍預計韓國也會緊隨其后。
既然各國央行可能通過干預匯市來防止本幣兌美元升值進而損害本國出口業,這就可能引發美元儲備的新一輪猛增。
但關鍵問題是,這些國家的外匯儲備監管機構是否還會像前一段時間那樣,急於讓外匯儲備多元化,而不再以美元為主?
在過去兩年來,由於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簡稱Fed)奉行了格外寬松的貨幣政策,且金融市場對美國如何彌補巨額財政赤字憂心忡忡,美元作為全球首要儲備貨幣的地位受到了沖擊。
在外匯儲備監管部門試圖使本國的投資組合遠離美元之際,歐元時常會成為最大熱門。但這次恐怕不會再出現這種情況。
在主權債務的陰云依然籠罩歐元區,歐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行長的繼任者充滿懸念,且外界紛紛傳言歐元區已出現滯脹苗頭的情況下,美國的經濟復甦已開始更加引人注目,美元依然是外匯儲備的更好選擇。
隨著市場開始消化有關美國收緊貨幣政策的預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的上升或許會注定這場戰爭的結局:若2011年爆發新一輪匯率戰,將是美元的福音,而非歐元。
(劉冬花 實習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