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都拉響了通貨膨脹的警報,不少國家相繼加息,而美國的低通脹使得美國利率維持低位,美元吸引力減弱,同時大宗商品和金價露出見頂回落跡象,美元指數不太可能延續跌勢,投資者陷入了兩難。
綜合媒體1月19日報導,全球都拉響了通貨膨脹的警報,美元支持者因此陷入悲慘的困境。鑒於美國是全球為數不多的幾個未受到通脹難題困擾的國家之一,人們對美元的投資熱情已開始減退,因為他們認為,美國的低通脹率意味著美國的利率將維持在低位,美元的投資吸引力也將因此減弱。
事實上,當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簡稱Fed)仍在探討進一步實施定量寬松措施的必要性時,全球其他地區的許多央行卻在考慮收緊貨幣政策的方式。
近幾個月來,中國、澳大利亞、印度及其他亞洲國家都一直在加息,韓國和泰國也在上周宣布了最新的加息決定。而眼下,這一趨勢正向全球蔓延。巴西正面臨通過加息來緩解通脹壓力的迫切需要。波蘭也剛剛作出上調利率的決定。在本周的英國和歐元區數據公布后,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和歐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也被迫考慮在今年晚些時候加息。
在大多數情況下,市場對通脹上升迅速作出反應并不讓人意外。在遭遇金融危機的重創后,全球經濟在強勁復甦的同時也出現了過熱現象。大宗商品價格已大幅反彈,而食品價格上升也加劇了物價上行壓力。
不過,目前也有跡象表明,市場對通脹的擔憂也許有些過度。
中國國內媒體的相關報導暗示,2010年12月份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升幅將從11月份的5.1%回落至4.6%。英國央行也一直認為,英國所面臨的物價壓力最終將會下降,特別是,如果未來數月經濟增速放緩,物價壓力減輕的可能性就更大。就連一直以強硬立場著稱的韋伯(Axel Weber)也不得不承認,歐元區通貨膨脹率將在3月份見頂之后逐漸回落。2011年晚些時候,韋伯可能將接替特里謝(Jean-Claude Trichet)擔任歐洲央行行長。
而且,大宗商品及金價近期的強勁反彈勢頭已經顯露出見頂回落的跡象。若果真如此,央行的加息沖動也好,市場的加息預期也罷,都有可能逐步減退,而美元所獲得的支撐也將逐步增強。
但是,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已被設在紀錄低位,而貿易加權美元指數也位於近七周波動區間的低端。盡管調低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很可能是中國方面在本周胡錦濤訪美之際作出的友好外交姿態,但美元指數卻不太可能延續跌勢,除非出現更多利空刺激。
因此,市場一面等待關於Fed將開始轉變寬松貨幣政策的更多證據,一面也在關注其他地區的加息預期有無降溫的跡象。面對不受通脹困擾的美元,到底是作多還是作空?投資者陷入了兩難。
(鄭相羽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