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8年冰島危機到2009年迪拜債務危機,再到2009年底爆發歐洲債務危機,希臘、愛爾蘭全部倒在主權債務上。不過主權債務危機并未得到有效遏制,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成為歐洲大陸下一個“隱形炸彈”。
富國熱衷於舉債。將目光轉移出歐元區邊緣國家,可以看到歐盟成員之一的英國同樣債務纏身;再來看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主權債務不斷增加,財政赤字有增無減,連能顯示13位數字的“國債鐘”因無法繼續記錄不斷增長的國債而被迫停用。
剛剛經歷過美國次貸危機的沉重打擊,初見全球經濟復甦的曙光。臨近新年—2011年,全球經濟依然充滿危機,其中主權債務就是其中最有可能爆發的危機之一。
2011年的傷痕?
如果您想知道2011年要擔憂什么東西,就從這里開始吧。主權債券(Sovereign Bond)收益率正在上升——不僅僅深陷債務困境的歐元區邊緣國家如此,大多數富裕國家的情況也是如此。
12月份前兩周,西班牙的10年期借貸成本創下10多年來的最高收益率5.5%。美國10年期的國債收益率飆升至3.5%,為6個月來最大增幅。德國10年期的國債收益率升至3%,為5月以來最高水平。
富裕世界的核心國家和乏力的歐元區邊緣國家同時發生這種變化引發了兩個問題。不斷上升的主權債券收益率是由類似的力量驅動的嗎?它們是全球債券市場崩潰的征兆嗎?
悲觀人士認為,這反映出人們對美國財政困境的擔憂,但是,這種擔憂與債券持有者對希臘和西班牙的不安情緒相比“相形見絀”。
擔憂者指出,美國參眾兩院通過8000多億美元的減稅計劃,卻終究沒有解釋本國將如何進行中期融資,這導致債券收益率飆升。同理,德國更高的借貸成本與其說與該國經濟的樂觀情緒有關,還不如說與人們對保持歐元區統一其財政部所要付出代價的擔憂有關。
迄今為止,有證據表明推高最近債券收益率的是信心而不是恐慌。尤其在美國,美股上揚、美元強勁和信用違約互換(CDS)沒有大幅攀升表明最近債券市場的拋售是由增長希望而不是赤字恐慌驅動的。
然而,在即將到來的一年,一種與眾不同的波動可能蔓延開來。經濟危機之后增加的私人儲蓄已經掩蓋了富裕國家主權債券市場的巨大變化:
首先,富裕國家政府更加負債累累,與其過去不久的情況和快速增長的新興經濟體相比都是如此。富裕經濟體的凈平均主權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70%,比2007年的債務水平高50%,是新興經濟體平均債務負擔的2倍多。這是在富裕經濟體增長前景惡化時期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