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能源總署 (IEA),新興經濟已打亂了全球石油長期以來的消耗模式,進一步跡象顯示出,中國和印度等國家如何讓商品市場轉型。
IEA估計,今年第 2 季石油需求首次提高,每日約為 8660 萬桶,高於以往傳統冬天 (1至3月)旺季的8600萬桶高點。
傳統季節模式會讓北半球的石油價格在冬季時上升,爾後隨著回暖後需求減少而降價。但因中國、印度、沙烏地阿拉伯、巴西和印尼等國家的石油需求逐漸增加,季節變化模式也開始改變,IEA認為此變化有加快的跡象。
IEA:「這種新興的季節性可能會帶來煉油和物流的新挑戰。」
過去,石油需求在第1季和第2季之間會下降每日 150萬桶至 200 萬桶,煉油廠也能趁此時進行維修,需求降低的時期有助於建立庫存,才能滿足日後需求高峰時期的消耗量。
IEA表示,許多開發中國家的經濟活動在新年過後,通常會在第1季減緩,中國尤其明顯,因為中國農曆新年在1月至2月間,隨後才會回彈。因此,第1季的石油消耗量較低,第2季時則會大幅上升,此模式明顯不同於多數已開發國家。
IEA:「因為非OECD國家的需求目前推動全球成長,同時也開始影響全球石油需求的季節變化。再過幾年,非OECD國家的石油需求,最終將超過OECD國家的消耗量,此後一年中的第 1 季可能成為石油需求的淡季。」
部份分析師表示,雖然這個季節模式已開始轉變,但IEA對消耗模式的預期也太過度,他們也認為目前的季節數據多少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而顯得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