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唯一投資理財教育平台、國際金融資訊整合網,提供最完整的財經訊息、國際金融資訊給您。
立即訂閱今週刊~啟富達學員獨享『紙本每期只要48元, 電子每期只要29元』
啟富達官網搬家了!
 
財經快訊
全球經濟動能不足 陶冬:德國經濟已見頂 經濟增長將迅速放緩
日期
2010-08-19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8-19 15:30:17 
 

知名分析師陶冬在其個人最新博客文章中指出,德國受益中國對機械與汽車的強勁需求,共佔三分之一增長。但隨著中國高速基礎建設步伐放緩,美國因就業與消費不足轉弱,預計全球下半年經濟成長勢必減緩。加上德國本身財政收縮與歐盟整體經濟下滑,陶冬認為目前德國經濟增幅已經見頂,接下來將迅速放緩。

以下是陶冬博客文章全文:

德國離希臘近,還是離中國近? 在地理意義上,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在經濟學意義上,答案取決於觀察問題的角度。

從金融市場角度看,希臘絕對是德國的近鄰。 希臘的債務危機,不僅帶來強烈的市場動盪,也令歐元暴跌,市場甚至懷疑歐洲共同貨幣體系的命運,作為歐元區龍頭的德國自然身受其害。 更有甚者,德國被迫動用巨額納稅人的錢去拯救南歐國家,這不僅令德國執政聯盟的民望大跌,更迫使德國削減公共開支來平衡預算,對德國經濟、就業構成負面的衝擊。

然而,從實體經濟角度看,德國更靠近中國,亞洲最大經濟的訂單已經成為拉動歐洲最大經濟的主要引擎。 德國在第二季度GDP環比增長達到二. 二%,乃是兩德統一後最強勁的增長。 全球回補庫存、歐元貶值,對於德國出口均是重大利好,不過德國出口新奇蹟卻是“中國製造”。

中國對機械、汽車的需求(算上直接與間接的影響),至少貢獻了德國三分之一的增長。 而且中國訂單持續強勁,已經觸發了德國的商業產能擴張。 從跨國巨企到中小企業,很久沒有見到如此規模的投資和僱人了。

德國是對出口依賴最高的經濟,其人均出口額超過一三七○○美元,而日本人均出口為四六○○美元,美國3400美元,中國九○○美元。 德國對歐盟以外的出口優勢,幾乎全都集中在以機械類為首的重化工業,主要市場則移向新興國家,尤其是中國。 新興國家受這次金融海嘯影響較淺,經濟反彈迅速,德國則成為最大受惠者之一(相對於美國、日本、英國而言)。

這個成績,是在經歷了近二十年的經濟轉型後取得的。 德國出口競爭力在八十年代便開始走下坡,兩德統一更使經濟、就業經歷了一場煉獄般的折磨。 但是近年,德國的就業市場變得靈活,中小企業的技術優勢更為突出,跨國企業在新興市場的佈局見到收穫。 同時德國房地產市場幾乎見不到美英經濟中的槓桿和投機,也就避開了金融海嘯的一劫(德國銀行的海外證券投資另談)。 此時歐洲央行推出超寬鬆的貨幣政策,歐元更因南歐債務危機而貶值,德國經濟自然得益良多。

不過筆者看來,德國經濟已經見頂。 德國是世界上對出口依存度最高的國家,增長點幾乎全部來自外部。 中國的超高速基建投資已變得難以為繼,美國經濟也因就業和消費不足而轉弱,全球增長放緩在下半年也必然發生。 加上德國自身的財政收縮,勢將令其經濟迅速放緩。

更重要的是,儘管德國經濟競爭力有所提升,歐洲整體的經濟實力正在迅速下降,各國面臨著重大結構性困難,政客又迴避作出痛苦而必須的改革抉擇。 歐盟下沉,被拴在共同市場政策上的德國也難免遭殃。 只要德國不退出歐元聯盟,目前的經濟亮點,也不過是曇花一現。

 
 
 
Copyright © 2008 啟富達國際(股)公司_推薦如何投資理財課程 版權所有   電話:02-2703-2053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26號4樓之3   E-mail:cfd.wma@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