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一觸即發的歐洲債信危機,如今似乎煙消雲散。歐元區經濟已再度成長,銀行體系安度壓力測試。希臘政府首波財政緊縮措施,某程度上成功實行;歐元交易也維持穩健。先前市場憂慮,主權債信危機會如病毒擴散至西班牙或葡萄牙等國,現在也拋諸腦後。
但是這些樂觀表象,究竟有多少可信度?《彭博社》專欄作家 Matthew Lynn 提醒:別信以為真!歐元的裂縫其實正在惡化中。
他指出,歐元區內的不平衡情況,一直都在擴大。歐盟國家反對紓困金援計畫的聲浪將升高,因發現條件太不公平或不合理。而背負龐大赤字的國家,也依舊困在經濟下滑的漩渦中。
Lynn 具體提出 3 個疑點,來質疑歐債危機已經消退。首先,歐元區危險的經濟不平衡情況,依舊如昔。從第 2 季國內生產毛額 (GDP) 數據可見:德國出現 2.2% 的強勁漲幅,但希臘 GDP 仍萎縮 1.5%,西班牙經濟也只成長 0.2%。
因為歐債危機讓歐元貶值,反而幫了以出口為導向的德國經濟成長;但是對於出口不多的希臘等國家,幫助並不大。這倒讓歐元區發展更不平衡,德國變得越來越富有,將被迫補助越來越窮的希臘,情勢將難以持久。
其次,反對紓困案的聲浪可能也將擴大。例如斯洛伐克有道理否決了參與紓困案的分配部份,因為任何政策制度,必須公平、合理才會獲得支持;而歐盟紓困案卻兩個條件都沒達到。
Lynn 指出,不能教相對貧窮但努力工作的人,例如斯洛伐克,來援助並沒有這麼做的國家,例如希臘。就算有一、二次能過關,但負責任的政府,長久下來不會坐視不管。
當然,歐盟現在還不會太在乎較小成員國家的反對意見,尤其是東歐國家。不過,同樣將需參與紓困希臘計畫的葡萄牙及愛爾蘭,可能很快就會加入反對陣營。
就算不這樣,也很難教歐元區其他國家安靜拿出數十億歐元,援助希臘及其他赤字國家。斯洛伐克的新政府,正主張“向紓困案說不”,順利取得政權。這樣的競選成功例子,可能吸引其他國家效尤。
第三,希臘經濟處於非常糟糕的狀態。雖然能夠達成紓困計畫要求的第一輪財政緊縮目標,但經濟依舊持續萎縮中。由於政府刪減支出,加上罷工影響觀光業,短期內希臘經濟不可能復甦。
在經濟萎縮情況下,希臘的稅收也將減少,使得刪減赤字的難度更高。希臘依舊需要一個能讓經濟成長的策略,同時也需要能讓赤字縮減的策略。但截至目前,仍尚未見到相關跡象。
Lynn 表示,歐洲主權債信危機還會歹戲拖棚,情況一直沒變。風暴中預期也會出現平靜時刻。「危機結束了?才剛開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