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冬:發達新興政策迥異 領先指標市場聚焦
日期
2010-08-02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8-02 09:45:16
著名經濟學家陶冬於個人部落格最新撰文指出,儘管歐洲銀行壓力測試結果不壞,但除此之外的全球經濟數據卻全面回落,顯示經濟全球性的回落期已經形成。
陶冬認為,就目前經濟現況而言,各國央行必會重新審視「貨幣政策」退場的時機;不過,新興國家與發達國家在經濟復甦、通貨膨脹上的差異將會導致貨幣政策上的區別。
以下是陶冬部落格文章全文。
歐洲壓力測試結果不錯,但是市場不敢太信。美國經濟資料不好,不過市場也不願看得太淡。日本出口企業發出訂單警告,日元反而升值了。全球經濟不景,石油價格卻反彈了。上周市場迷失了方向,在經濟失速的擔憂和資金略微願意多承受一點風險的樂觀之間徘徊。
目前全球經濟資料已出現全面回落。不僅美國消費信心下降,德國零售和就業情況也不理想,中國的基建投資全面失速,日本出口訂單將大幅放緩。一個全球性的增長回落期已經形成,幾乎可以肯定各國央行和政府都在重新審視“退出”時間表。筆者認爲,美歐日的量化寬鬆政策暫時不會有變,但是中期加碼的機會在上升。與此同時,新興國家和商品國家的加息可謂此起彼伏。發達國家與新興國家在經濟復甦及通貨膨脹上的差異,將繼續導致貨幣政策上的分道揚鑣。
美國經濟褐皮書中首次提到經濟陷入日本式通縮的風險。的確信貸復甦乏力、就業增長緩慢、政府債台高築,令人聯想起二十年前的日本。不過筆者看來今天的美國與九十年代初的日本基本不同。日本陷入持續衰退泥沼的兩大原因是貨幣政策偏緊和銀行改革裹足。美國不存在這兩個深層次的原因。銀行暫時不願貸款,不代表以後一直不貸款。這是周期性復甦緩慢,而非流動性陷阱。一旦民間經濟活動有所恢復,政府的財政狀況便會改善。
本周重點在各國的PMI和美國的非農就業,這兩組數位對判斷經濟進入放緩還是重回衰退十分重要。周一歐洲七月PMI估計爲56.5 vs 上期57.5,同日美國ISM53.5(十個月的新低)vs 56.2。周二澳大利亞議息,但是估計在利率上按兵不動。周四歐洲央行開會,利率不會有變,但是會後記者會上的言辭可能對市場有影響;同日英國央行則不會作出政策上的改變。周五美國七月非農業就業,預測爲-50K,vs 上期+83K,失業率維持在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