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政府似乎已經贏得投資人的信心,如今是否也能夠讓消費者追隨趨勢,來扺消未來緊縮措施的部分衝擊?
近期歐洲經濟數據令人鼓舞。德國周二 (27日) 再傳好消息,GFK 消費者調查數據顯示,民眾對於經濟展望信心上升至 2007 年 10 月以來最高水準。相對於同日公佈的美國消費者信心數據,再度令人失望;摩根大通 (J.P.Morgan Chase) 指出,上周公佈的 7 月份歐元區消費者信心指數初值,幾乎創下史上單月最高增幅,上升至 -14.1,來到經濟復甦以來最高水準。
《華爾街日報》指出,德國由於自身金融體質穩定,加上出口強勁,具有獨特優勢能自這波危機獲利;更何況德國今年不實施財政緊縮,且失業率也以相對快速下降中。至於其他歐元地區國家,消費者信心若欲提升,恐怕還需費一番功夫。
以西班牙來說,當地失業率已接近 20%,而政府為了刪減赤字祭出的措施,將對消費者帶來更多壓力。西班牙消費者信心雖然在 5 月份大跌,但是在 6 月份略微上升;若情況持續改善,高達 18.5% 的家庭儲蓄率,或可因此減小。
若西班牙家庭儲蓄率減少 2.5 個百分點,雖然仍遠高於較金融風暴前的水平11% 左右,但仍足以讓國內生產毛額 (GDP) 大增 1.5 個百分點。一名西班牙官員透露,政府的預測報告中,正指望有這樣的發展。
由於西班牙是這波歐洲銀行壓力測試的最大受益者,加上市場對其主權融資的擔憂也迅速消退,經濟情況或可改善。另外值得鼓舞的是,實行嚴峻財政緊縮措施的愛爾蘭,消費者信心也穩定上升。
儘管如此,當然還是有些國家面臨巨大阻力。例如希臘,今年下半將開始實行額外增稅措施,將增加民眾負擔。消費者雖然因政府債務危機解除而鬆一口氣,但可能更不願支持削減預算,並害怕增稅。
不過,歐洲央行 (ECB) 總裁特里謝 (Jean-Claude Trichet) 主張進一步緊縮財政, 看來似乎是正確做法。假如處理得當,這可能會成為消費者信心的活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