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宣布采取措施減緩雷亞爾的升值趨勢,同時表示可能會被迫進一步采取其他措施來干預匯率。這是最近興起的匯率干預浪潮中最新的一道浪花。
綜合媒體10月20日消息,自日本打破6年來的沉寂,率先干預外匯市場以來,韓國、印度、巴西等多個國家紛紛加入到這一行列。
此次巴西的行動已經是10月以來第二次相關行動。18日,巴西宣布將所謂的IOF稅,即金融活動稅從4%調高到6%。同時巴西也把進入巴西期貨市場的保證金稅收從0.38%提高到6%。該項稅收提高自公文發布之日起實施,也即在19日生效。巴西財長曼特加表示,如有必要,仍將采取新的措施或擴展當前措施來減緩雷亞爾的升值。
這一舉措的主要目的在於減少國際投資者對巴西的短期投資,同時減少美元流入。后者在之前三個月內已經導致雷亞爾升值7.1%。巴西的利率水平是G20中最高的,為遏制通貨膨脹,巴西央行已經把基準利率提高到了10.75%。而美、歐、日均將基準匯率維持在接近零的水平。尋求利差收益令資金涌入巴西等擁有較高利率的發展中國家。
多個國家干預匯市,令“匯率戰”的傳言充斥市場和媒體。為何干預匯率的行動近期內如此密集發生?“當貨幣錨被提起,全球貨幣都浮了起來。”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如是形容。
他表示,發展中國家之所以紛紛干預匯率和控制外資流入,正是因為美元、歐元和日元三大國際貨幣實行超寬松貨幣政策,當前信用本位的貨幣體系正遭到破壞。大量流動性轉向大宗商品,轉向制造業等實體經濟基礎堅實的發展中國家,這反映了軟貨幣向硬資產的轉移。
這種轉移造成了發展中國家貨幣的升值。“升值會影響到出口,各國不想承擔調整的責任,於是干預匯率來保護自身的產業。”上海交通大學經濟學教授潘英麗表示,“美元匯率波動太大,這對國際金融體系來說是非常有害的。”
孫立堅認為,必須通過IMF、世界銀行、G20峰會等機制,相對兼顧地解決當前發達經濟體所面臨的問題,因為允許發達經濟體自救的代價太過巨大。“美、日、歐必須停止超寬松的貨幣政策。這些貨幣錨經濟體應當把更多貨幣用於實體經濟,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只有實體經濟復甦,當前金融大戰才會得到解決。”
潘英麗則表示,通過各種協調機制來迫使美日歐結束超寬松貨幣政策太難。她認為,巴西所采取的限制資本流入政策是非常值得中國借鑒的。“避免資本流入和限制短期流入是最好的辦法。”
“最終,巴西政府對發達經濟體的抄底收益水平仍將無計可施。”美國銀行在一份給投資者的備忘錄中表示,“巴西政府正在進行一場不可能的戰爭。”
(都穎琪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