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戰爭全面打響 各國爭相貶值
日期
2010-09-28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ABN Newswire) 2010-09-28 14:15:39
美聯儲日前對“通脹偏低”的狀況發布預警,并表示必要時將采取措施扶持經濟。在貨幣政策寬松的預期下,美元指數大幅下挫,跌至3月來新低79.19。
25年前的“廣場協議”(Plaza Accord),歐、美、日等國達成打壓美元的共識,誘導美元對主要貨幣的匯率有秩序地貶值,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問題的協議。實際上,從日本投資者擁有龐大數量的美元資產來看,“廣場協議”是為了重創美國的最大債權國——日本。
對於許多國家而言,目前的美元貶值不亞於當年對日本經濟的打擊。各國政府紛紛被迫出手阻止本幣升值,日本逾6年多首度干預;過去10多個月,瑞士也將外匯存底擴大至2,190億美元,用意也是為了阻止瑞郎過分升值。
最積極的干預者仍然是新興國家。菲律賓、馬來西亞上周均傳出入市干預的消息;中國為維持人民幣穩定,外匯存底已累積至2.45萬億美元;而就連控制貨幣壓力較小的巴西等國也開始介入。
巴西財政曼特加周一(27日)表示:“我們正處於一場國際性的貨幣戰爭中,各國貨幣普遍貶值,這對我們形成了威脅,因為它降低了我們的競爭力”。
近期曼特加關於巴西政府入市干預巴西雷亞爾匯率的言論已經愈發激進,他曾表示,幾乎全世界政府都在試圖削弱自己的貨幣促進競爭力。
自2009年開始,美元兌巴西雷亞爾貶值已達25%,使其成為全球表現最為強勢的貨幣之一。
隨著經濟成長放緩,越來越多人擔心會演全球演變成所謂的“競爭性貶值”,甚至助長各國間的貿易保護主義。若各國央行印鈔來防止貨幣升值,而不沖銷流動性,則貨幣供給將進一步增加。
環球插入分頁
《經濟學人》認為,盡管干預匯市目的相同,但中國、新興市場乃至發達國家之間的情勢與動機,卻差異甚大。
諸多政治風險,是抵制各國獨自行動的最佳理由;因為這不僅有保護主義反撲的可能,且會引發中國更多干預的動機。
“歐元之父”蒙代爾接受訪問時指出,人民幣升值不會對美國帶來幫助,也不會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只會帶來災難。
他指出,在全球經濟史上,從未出現過透過任何立法體系,讓一個國家被迫使其貨幣兌另一國家貨幣升值。
蒙代爾補充說,史上并無充分證據顯示,中國讓其貨幣升值,會令美國受惠,或是協助貿易平衡。“這并不會對於縮減美國貿易赤字,有多大幫助;美國自1980年代起,便背負龐大貿易赤字;并不會因為中國改變其匯率政策而有所變化”。
蒙代爾提醒,美國應該把焦點放在美元與歐元之間更龐大的“不穩定性”,而非專注於試圖向中國當局施壓、讓人民幣升值。
蒙代爾認為,歐元兌美元的匯率不穩定波動,相當不利於全球經濟。“在長達3000年的貨幣史上,我們從未處於這樣不穩定的位置。”
他表示,政策官員應該試圖讓貨幣的波動限於一定區間,以防止石油等原物料價格出現巨幅震蕩。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