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2010-09-14 18:55:45
9月14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為6.7378,連續第三個交易日創05年匯改以來新高;過去4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共上漲529個基點,人民幣對美元詢價周二也續創新高。自6月19日中國政府宣布提高人民幣匯率靈活度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已升值1.3%;自05年匯改以來已累計升值16.92%。
分析人士指出,一向嚴格控制匯率的政府現在允許人民幣快速升值,這表明政府意識到有必要向抑制通貨膨脹傾斜;另外,在美國經濟復甦緩慢、失業率居高不下,且中期選舉日益臨近之時,美國國內不可避免地再度出現質疑人民幣匯率是否合理的聲音,同時亞洲貨幣近期飆漲,均對人民幣升值構成外部壓力。
通脹壓力加劇 升息又恐傷及經濟、吸引更多熱錢
中國經濟在年中短暫回調后,目前再度出現穩固上揚趨勢,尤其進出口強勢增長,也使得中國政府對人民幣升值負面效應的擔憂減小。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9月13日表示,目前中國復甦"狀況良好",有信心中國經濟增長不會再次出現嚴重放緩。
另據上周六數據顯示,中國8月份CPI同比上漲3.5%,漲幅比上月擴大了0.2個百分點,創下22個月以來的新高。雖然今年1-8月CPI較上年同期增長2.8%,仍低於3%左右的全年增速目標。但CPI連續兩個月高於年初設定的3%目標值,且已連續第7個月高於2.25%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負利率環境持續,投資者關於中國央行(PBOC)升息的猜測不斷升溫。
中國經濟持續走強,及人民幣加速升值都意味著海外投資者會迅速向中國投入資金,而中國再啟動加息,可能會鼓勵他們在中國資產大幅升值之前盡快買進。而在美國進一步擴大寬松政策刺激經濟之時,最為全球經濟引擎的中國緊縮貨幣政策,或引發不好示范作用,而且對中國經濟的傷害仍具有不確定性,尤其在歐美經濟將維持低增長的普遍預期國際背景下。因此,讓人民幣適度升值以抑制通脹及通脹預期,替代升息作用,成為管理層當前的最優政策選項。人民幣升值將有助於中國消化全球原油、鐵礦石等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從而避免這些漲價因素被傳導到消費價格上來。
摩根士丹利發表報告稱,中國政策基調自7月份以來明顯的軟化已幫助提振消費者信心,進而促使新增貸款和M2貨幣供給溫和加速增長,以及投資增速的反彈。但該機構認為,CPI可能在8月份已經觸頂,年內余下時間預計將逐步放緩。摩根士丹利仍維持今年三季度和四季度GDP同比增幅為9.1%的預期不變,并重申今年下半年央行不會加息,但人民幣匯率將明顯升值。
瑞銀集團(UBS)經濟學家汪濤也指出,中國的經濟活動比預期更活躍;預計中國政府將允許人民幣在年終之前再次升值2%-3%,以緩解來自美國及其他國家的壓力。
另外,隨著美國經濟增長勢頭減弱,市場對美元信心的疲軟對人民幣的這波漲勢也起到了推動作用。美國經濟自6月以來出現明顯放緩跡象,美聯儲數度暗示將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甚至重新購買國債,在歐洲方面沒有進一步較大利空消息對比下,美元承受較大下行壓力。國際市場美元指數9月14日即創下一個月新低81.66。
順差維持高位 人民幣升值外部壓力近期升溫
中國8月份貿易順差從7月份的287億美元收窄至200.3億美元,雖然低於經濟學家此前預計的300億美元順差,但貿易順差已連續三個月超過200億美元,順差的不斷累積意味著人民幣升值的外部壓力會增加,尤其可能造成中國與主要貿易國(尤其是美國)的摩擦。據測算,今年1至7月份美國貿易赤字中大約有40%是來自對華的貿易逆差。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希望人民幣加快升值來降低其對華貿易赤字和緩解美國國內就業壓力。
允許人民幣加速升值還反映出中國官方對龐大的對美貿易順差感到不安,特別是由於今年是美國的中期選舉年,參選人通常都會拿對華貿易問題做文章,中國因此更加謹慎。隨著美國11月中期選舉的臨近,對人民幣匯率施加的壓力也正在集中爆發。據外媒報導,美國眾議院籌款委員會計劃於本周三和周四(9月15-16日)就人民幣匯率問題舉行聽證會,屆時財政部長蓋特納將代表奧巴馬政府出席。
籌款委員會的聲明表示,聽證會將對中國是否已在人民幣升值問題上取得“實質性進展”作出判斷。另外,還將討論針對中國的匯率政策將采取何種應對政策,并判斷這種政策對全球復甦和對美國就業創造的影響。該會上并可能推出一項法案,讓美國公司在人民幣貶值情況下的交易中通過設置關稅來獲取補償。
此前9月8日蓋特納曾表示,中國當局應允許人民幣兌美元更快升值,以對其貿易合作伙伴顯示其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何貫徹落實作出的承諾。蓋特納還稱,坦白地說當前中國當局并沒能讓人民幣快速升值,升值進程才剛剛開始,我們希望看到他們更加迅速地履行其承諾。
另據美國某議員辦公室9月13日最新表示,已有93名立法者簽署聯名信件敦促白宮對人民幣問題采取行動。美國眾議院共和黨代表Tim Ryan的發言人表示,目前為止已有93名議員已經簽署了聯名信。他們聲稱,人民幣幣值被低估損害了美國出口,是導致美國貿易逆差的重要原因,且將人民幣幣值被低估視為變相補貼是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規定的。
此前今年4月15日美國財政部推遲公布是否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隨后在外貿數據積極向好背景下,中國於6月19日重啟金融危機期間停止的匯率升值,隨后7月初美國財政部宣布,未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但當時人民幣升值幅度僅限於0.8%以內。
亞洲貨幣集體走高 “干預潮”下人民幣漲勢或難以持續
中間價走勢似乎主要受其它亞洲貨幣兌美元走強的影響。因美國經濟放緩,美聯儲繼續維持超寬松政策貨幣環境,在美國、日本和歐盟利率水平極低同時增長前景不佳的情況下,尋求高收益率和良好增長前景的大量資金涌入亞洲及新興市場國家,近日亞洲貨幣紛紛大幅上揚,并創數月乃至數年新高。在主要貿易貨幣匯率升值背景下,人民幣升值空間得以擴展。
除美國經濟放緩、美聯儲暗示將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導致美元全線走軟外;同時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以及歐洲債務危機擔憂拖累,金融市場避險情緒不斷升溫,刺激日圓一個月內數度刷新15年高點。日本官方雖屢屢發表口頭干預言論,但收效甚微。與此同時,亞洲貨幣近期幾乎全線上漲,引來各國當局尤其央行紛紛入市干預,再掀一股匯市干預熱潮。若日本政府入市干預,將引發亞洲國家更大規模干預市場行為,則人民幣漲勢亦將受限。
因逼近美中期選舉,美方對中方匯改和貿易順差擔憂之聲勢必日甚,為避免中美之間不必要的貿易爭端和中國成為美選舉的話柄,中方適當加速人民幣升值戰略上必須,經濟條件上可行。但因中國央行仍堅持允許人民幣擴大雙向波幅的立場,預計人民幣走勢不會呈單向性,人民幣今年下半年的升值幅度不會超過2%。同時考慮到下半年海外需求放緩、通脹壓力減緩的趨勢,以及歐洲潛藏的不確定性可能導致歐元再度承壓下滑,因此不排除人民幣雙向大幅波動的風險。
(桂強理 撰稿)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