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CPI下滑﹐但通貨膨脹壓力猶存
日期
2010-09-07
華爾街日報 2010年09月07日08:48
台灣政府週一公佈﹐台灣8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下滑﹐因上年同期颱風導致農作物普遍受損﹐進而使對比基數偏高。
經濟學家稱﹐儘管台灣今年8月份CPI下滑﹐但短期內通脹壓力或仍存在﹐今年餘下時間內﹐燃料和生鮮產品價格逐步上漲或將推升總體CPI。
台灣主計處(Directorate General of Budget, Accounting & Statistics)公佈﹐台灣8月份CPI同比下降0.46%﹐7月為上升1.31%﹔九位經濟學家給出的預期中值為持平。
當月蔬菜價格同比跌24.84%﹐水果價格跌7.21%。
台灣主計處表示﹐台灣8月份食品價格“大體穩定”。
花旗集團(Citigroup)經濟學家鄭貞茂表示﹐雖然亞洲經濟體中台灣面臨的通脹壓力最弱﹐但台灣央行為控制房價本月有可能加息12.5個基點。一旦經濟出現更多反彈跡象﹐花旗認為央行明年之前不會再加息。
他預計﹐台灣今年CPI升幅為1.0%﹐明年為1.5%。政府預計﹐台灣今年的CPI將上升1.2%。
台灣主計處物價科科長吳昭明在週一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數據顯示﹐台灣出口產品(以電子產品為主)的國際需求緩慢增長。但穆迪(Moody's)的報告警告稱﹐海外需求放緩或有礙台灣明年的經濟增長。
台灣8月份批發物價指數(WPI)上升3.37%﹐7月為上升5.31%﹔經濟學家此前的預期為上升3.70%。
穆迪的報告稱﹐隨著經濟中更多就業崗位的產生﹐失業率也在下降﹐進而推動薪資上升並為消費需求帶來提振。
豐厚的企業利潤應會刺激各大製造商今年晚些時候擴大招聘﹐這會不斷推動薪資和消費開支﹐並增加WPI上行壓力。
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台灣7月份失業率為5.17%﹐低於6月份的5.2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