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施詩 實習記者李依農報導美國東部時間12月22日,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公佈,美國第三季度實際GDP終值按年率計算增長2.3%,大幅低於第一季度的6.3%和第二季度的6.7%。
多位專家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第三季度經濟增速下滑反映了全球新冠疫情反彈對經濟造成的持續影響。 與此同時,美國政府在第三季度對企業提供的可豁免貸款、對州和地方政府的補助,以及對家庭的社會福利等各種形式的補助均有所縮減。
他們還表示,對美國經濟普遍持"樂觀、謹慎"態度。 雖然疫情與奧密克戎變異毒株的影響尚難以定論,但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或將逐步減弱。
美國第三季度GDP增速大幅放緩
美國商務部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美國實際GDP按年率計算增長2.3%,較此前公佈的修正數據上調0.2個百分點。 儘管第三季度公佈的GDP修正終值略優於市場預期,經濟增速仍創去年第二季度以來新低。
資深金融專家李徽徽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指出,美國第三季度GDP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有四: 一,德爾塔變異病毒的影響導致了服務類消費(酒店、餐飲、旅遊等)繼續受到抑制,同時商品消費需求得不到供給端滿足,而出現了價漲量縮的局面;二,全球供應鏈呈現縮緊的狀態,包括原材料、物流、工作力等,導致企業縮減產能擴張的投資, 以及庫存處於低位;三,由於去年同比低基數的效應逐步消失,第三季度同比增長率也隨之逐步放緩;四,財政刺激政策效用邊際遞減,對經濟刺激的乘數效應逐步下降。
中航信託宏觀策略總監吳照銀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指出,增速下降主要是基數原因造成的。 去年美國前三季度GDP 經過季節性調整后的環比折年率分別為-5.1%,-31.3%,33.8%,基數的大幅波動導致了今年美國經濟季度增速的大幅波動。 實際上第三季度的增長大致處於過去十年的平均水準,或說明美國經濟逐漸恢復到了疫情前的正常狀態。
數據還顯示,個人消費支出、私人庫存及非住宅固定資產投資均向上修正,不過出口、住宅固定資產投資和聯邦政府支出略有下滑。 第三季度美國個人消費支出按年率計算增長2.0%,較此前公佈的修正數據上調0.3個百分點;非住宅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較修正數據上調0.2個百分點。 同時,由於美國聯邦政府停止發放與新冠疫情相關的失業救濟金,聯邦政府支出下降5.1%;凈出口拖累當季增長1.26個百分點,這是該指標連續第5個季度拖累經濟增長。
吳照銀分析稱,如果從季度下降的分項指標看,美國的消費數據比整體經濟數據下降更快一些,美國三季度的個人消費支出增長2%,低於第二季度12%的增幅(整體經濟增長數據從二季度的6.7%下滑到三季度2.3%)。 而房地產銷售和投資仍然維持在高景氣區間,如三季度美國的房地產價格和景氣指數維持在過去十幾年的高位。
美國商務部在報告中表示,美國第三季度GDP反映了新冠疫情對經濟的持續影響。 新冠疫情的反彈導致一些地區採取新的限制措施,並延誤了部分地區的經濟重啟。
吳照銀向記者解釋稱,美國消費數據下降與美國的通脹不斷上升有關。 物價的不斷上漲抑制了居民的消費需求,這對美國後面經濟增長也非常不利。
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美國第三季度核心PCE物價指數年化季率終值為4.6%,高於預期和初值的4.5%;同比終值上漲3.6%,依舊位於近30年最高水準。
分析指出,近期美國PCE"爆表"是由全球供應鏈吃緊和勞動市場疲軟導致。 材料和工作力的短缺進一步推高了生產成本,繼而將壓力轉嫁至消費者。
多因素令美國經濟前景蒙陰
通脹居高不下是美國經濟面臨的一大難題。 美聯儲在12月貨幣政策會議的會後聲明中放棄了"通脹是暫時性"的觀點。 美聯儲稱"與疫情相關的供需失衡以及經濟重啟導致通脹持續上升。 ”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強調:「供應鏈瓶頸限制了供應方在短期內對更高需求作出反應的速度。 這些問題比預期的更大、持續的時間更長,而且因疫情反覆而加劇。 因此,整體通脹率遠高於我們2%的長期目標,並可能在未來一年繼續保持強勢。 ”
為了防範通脹的潛在風險,美聯儲已宣佈加速縮債的進程,並可能提早加息。 "點陣圖"顯示,2022年美聯儲可能將加息三次。
吳照銀指出,收縮貨幣顯然會影響美國經濟復甦,對消費和投資都會帶來約束。
李徽徽向記者表示,美聯儲加速縮減購債規模,縮緊市場流動性只會對經濟造成間接的影響,不會對經濟復甦造成太大的衝擊。 "但是,加息過快或者美聯儲提早開展縮表,將對經濟復甦有重大的影響,長端利率水準會較快攀升,股、債和大宗等資產價格將會下挫,並且融資成本的上升也會對企業的盈利和投資意願造成負面影響,更會加大接近5萬億美元的新增政府赤字的利息成本。"
在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之際,美國總統拜登的1.75萬億美元財政刺激計劃也遭遇阻力。 12月19日,美國民主黨參議員曼欽(Joe Manchin)公開表示將不支援美國政府提出的1.75萬億美元財政刺激法案,並在講話中表達了對該法案將促使通脹進一步惡化的擔憂。
這使得該法案無望於年底前通過,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消費者的信心,延緩了勞動市場的復甦,令美國經濟復甦的前景受到一定衝擊。
對此,吳照銀表示,拜登的基建計劃遭到美國民主黨部分參議員的反對,是民主黨在拜登背後"捅刀子",這會導致拜登的基建計劃力度減弱和進程延緩,美國的基建投資會逐漸低於市場的預期。
牛津經濟研究院首席美國金融經濟學家Kathy Bostjancic表示,據其所在機構目前的評估,在疫情持續的情況下,如果拜登政府的財政刺激計劃擱淺,2022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將在3.7%左右,而2023年的增長則將降至2%以下。
李徽徽表示,拜登基建計劃受阻對經濟會有短期的影響。 但如若沒有通過,政府財政赤字也將下降,同時提高企業所得稅的可能性會降低,這會抵消一部分計劃擱淺對GDP帶來的負面影響,因此,綜合來看,預計對美國明年的GDP增速潛在負面影響為0.25%-0.5%。
奧密克戎可能"影響有限"
除了刺激法案前景不明,奧密克戎變異毒株的蔓延也令美國經濟前景蒙陰。 美國疾控中心報告稱,在首例確診的短短三周內,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已替代德爾塔變異毒株成為全美主要流行毒株。 近期,約73%新增確診病例為感染奧密克戎變異毒株。
疫情的反彈迫使各州不得不採取新的限制措施,並延遲部分企業的重新開業。 因此,儘管眼下經濟學家看好經濟復甦的前景,但由於疫情的原因持謹慎態度。
牛津經濟研究院奧倫•克拉奇金(Oren Klachkin)認為,美國經濟2021年第四季度將以強勁勢頭結束, 比起第三季度而言會有一定的增長。 不過,奧密克戎變異毒株的出現,將對2022年初的經濟前景造成阻礙。
Rubeela Farooqi認為,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在短期內增加了通脹風險。 全球供應鏈問題導致的材料短缺將對企業和家庭持續增壓。
高盛經濟學家約瑟夫·布裡格斯(Joseph Briggs)則表示,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可能會對全美經濟重新開放的速度造成一定的延緩,但可能僅為"小幅影響"。
在吳照銀看來,美國經濟正逐漸恢復疫情前的正常水準。 美國的11月份失業率已經降到了4.2%,達到了美國充分就業狀態下的失業水準。 在通脹壓力下,美國的貨幣政策收緊力度越來越明顯,美國經濟會有下行壓力。 但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可能會越來越弱。
不難看出,疫情反彈將會是明年經濟增長的主要風險點,對經濟復甦的影響較大。 李徽徽指出,如果受疫情影響,各地生產產能無法恢復到疫情前水準,物流體系受限,勞動參與率處於低位,就可能出現「滯脹」的風險。
不過,李徽徽也表示,由於藥物的研發有進展,全球疫苗接種速度加快,政府處理突發疫情的應對經驗提升等,疫情風險還是相對可控的。
他預測,美國明年經濟GDP增速或將達到3.8%。 "供應鏈問題會逐步緩解,而通脹預計在明年第一季度觸頂,從第三季度後逐步回歸正常水準,明年美國經濟主要支撐將由商品消費轉為服務消費,而企業投資會在需求端持續恢復的情況下增大。"
高盛預計,2022年第一季度美國GDP增長率或為2%,低於此前預測的3%;第二季度GDP增長率或為3%,第三季度GDP增長率或為2.75%,均低於之前的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