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主計處”5日公布,4月份CPI同比上升1.34%,為連續第四個月上升。經濟學家們認為,在通脹壓力依然溫和的情況下,台灣“央行”短期內不太可能加息。
綜合外電5月6日報道,受燃料價格上漲的影響,台灣4月份消費價格的漲幅略有上升,但通貨膨脹總體依然溫和,從而可能使台灣“央行”有機會維持寬松貨幣政策的立場,直到就業市場的狀況切實好轉。
台灣“主計處”公布,台灣4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較上年同期上升1.34%,為連續第四個月上升。
“主計處”稱,修正后的3月份CPI升幅為1.26%。此前接受道瓊斯通訊社調查的11位經濟學家對4月份CPI升幅的預期中值為1.5%。
經濟學家們認為,在通脹壓力依然溫和的情況下,台灣“央行”短期內不太可能加息,因為台灣就業市場復甦遲緩,“央行”必須謹慎行事。台灣3月份的失業率仍維持在5.67%的高位,金融危機爆發前在4%左右。台灣的目標是在2010年年底前使失業率降至5%以下。
台灣“央行”自09年2月份以來一直將重貼現率維持在1.25%,而且要到6月份才會召開下一次的季度政策會議。
花旗(台灣)銀行的經濟學家鄭貞茂認為,台灣“央行”可能不會早於美國加息,因為台灣經濟嚴重依賴出口。目前美國和歐洲的失業率居高不下,而歐美是台灣電子產品的主要出口市場。
台灣“主計處”稱,4月份CPI溫和上升,主要是由於運輸價格較上年同期上漲了4.46%。原油價格在當月多數時間徘徊在每桶80美元附近,而上年同期在每桶50美元左右。台灣使用的原油全部來自進口。
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后,台灣4月份CPI較前月上升0.16%。
“主計處”的數據顯示,台灣4月份批發物價指數(WPI)較上年同期上升9.09%,為2008年9月以來的最大升幅,也高於經濟學家預計的7.6%。3月份的WPI經修正后為上升6.83%。
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后,台灣4月份WPI較前月上升0.67%。
“行政院主計處”第三局科長吳照明表示,截至目前幾乎還未看到輸入型通脹壓力。他說,在決定是否對消費者提價時,企業會將經濟復甦進度的因素考慮在內。
吳照明拒絕就此作詳細說明。他表示,“主計處”將在本月晚些時候發布最新的主要經濟數據。
(付影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