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正從危機中快步復甦,但在新興市場中,各國獨特的政局變化將傳達出不一樣的利率預期信息,在發達國家中,整體通脹抬頭跡象可能令加息呼聲更強。
綜合外電5月4日報道,近期制造業數據表明全球經濟正在從危機中快步復甦。而對發展最為迅猛的經濟體而言,這樣的增長遲早會演化為通貨膨脹風險。對於某些經濟體而言,這已經成為了事實。然而這些風險以及各央行相應采取的對策會有較大差別。這正是市場波動以及交易機會與挑戰的促成因素。
簡單來說,對於迅速增長的新興市場國家來說,物價上漲的速度將快於美國及其他工業化國家。發展中國家因金融危機出現的產出缺口在逐漸彌合;而在發達國家,失業率及債務水平的高企將繼續使國內通貨膨脹受到抑制。
美國銀行/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全球研究小組在報告中寫道,該行新的本地利率估值預期模型顯示,市場對新興市場貨幣短期利率的平均預期要比合理價值低130個基點,這表明市場認為這些國家的央行行動過於遲緩。美國銀行/美林稱,與上述情況相一致的是,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通貨膨脹水平已從各自低點上升2.5個百分點,現已略高於5年平均水平。
有鑒於這些國家對全球出口的貢獻,其通貨膨脹上升的趨勢可能會加大美國及歐洲生產商的成本壓力,尤其可能會導致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
在發達國家就業市場實現復甦之前,食品及能源價格的上漲并不會引發根本性的通貨膨脹(通過Fed所監控的核心通貨膨脹指標體現出來),但會使投資者面對更加復雜的局面。
在新興市場中,各國獨特的政局變化將會傳達出不一樣的利率預期信息。而在發達國家中,即便核心通貨膨脹率仍在控制之中,由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引發的整體通貨膨脹抬頭的跡象也將會使主張加息的人更有理由呼吁加息。
因此,對貨幣市場及外匯交易員來說,2010年下半年將饒有興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