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一年前,新冠肺炎病例的增加引發了對再度實施封鎖措施的擔憂,而美國推遲通過額外財政刺激措施,也導致人們擔心消費復甦會出現問題。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認為,如今我們正面臨著經濟增長再次受阻的恐慌。但就像上次一樣,這場恐慌也會消散。
1、病毒傳播與經濟發展的相關性繼續演變
傳染性更強的德爾塔變體導致病例回升,特別是在未接種疫苗的人群中。但令人鼓舞的是,所有跡象表明,現有疫苗在預防重症方面仍然非常有效,從而大大緩解醫療系統壓力。
因此,對於疫苗接種率相對較高的經濟體,如美國、英國和歐元區,摩根士丹利預計其醫療系統將免於重負,因此恢復嚴格封鎖的可能性較低。
對於疫苗接種工作滯後的經濟體,例如亞洲的部分地區,風險在於病毒變種將推遲全面放鬆限制措施。
儘管這些經濟體的外部需求和資本支出也正在復甦,但摩根士丹利認為,未來3-4個月這些國家的國內消費將受到抑制。
不過,疫苗接種率料將提高,這將使決策者在重新開放經濟方面擁有更大的靈活性,為今年晚些時候實現全面復甦奠定基礎。
2、美國撤出政策支持並不如想像中那麼快
隨著復甦的推進和各經濟體逐步恢復正常秩序,政策制定者開始考慮退出經濟刺激政策是很自然的事。
然而,摩根士丹利認為,無論是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支持,都不會以出乎意料的速度取消。
美國經濟復甦已經有了堅實的基礎。工資收入是新冠肺炎爆發前的105%,實際投資已經提高了4%,GDP也達到了新冠疫情爆發前的水平。
儘管財政刺激今年將減弱,但由於財政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採取了向家庭直接支付的形式,它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被誇大了。
事實上,過剩的支付金還在家庭資產負債表上等待被消費。美國家庭已經積累了2.3兆美元的過剩儲蓄。
摩根士丹利預計美國2021年美國GDP同比增長7.1%,2022年同比增長4.9%,但這些預測並不基於過剩儲蓄減少的假設。
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國經濟學家艾倫•贊特納(Ellen Zentner)預計,美國聯準會將在2021年9月份發佈前瞻性指引,並在2022年3月份正式宣佈縮減購債規模,伴隨著提前縮債的風險。
摩根士丹利預計,到開始縮減購債規模時,美國經濟將遠遠高於新冠肺炎爆發前的水平,核心PCE物價指數年率將持續超過2%,這是受基數效應和暫時性因素綜合影響下產生的結果。
U-6失業率(反映了失業、未充分就業和不願找工作的勞動力的百分比。許多經濟學家認為,這是最能衡量一個國家失業狀況的指標)將大約達到8.5%,比疫情前的7%要高,但低於2013年12月美國聯準會縮表時的13%。
3、供應短缺是暫時的
製造業PMI指數中的供應商交貨時間和庫存繼續反映供應短缺。更重要的是,這些障礙抑制了生產,例如芯片短缺阻礙了汽車生產,導致日本和韓國的工業生產增長出現意外下滑。
同樣,勞動力短缺也阻礙了服務業的增長,尤其是在美國。美國的勞動力參與率受到抑制,部分原因是一些州仍在提供慷慨的失業福利,而學校尚未完全恢復正常教學秩序。
不過,摩根士丹利預計未來3-4個月勞動力供應狀況將有所改善,從而促進生產,使庫存回歸正常水平,為GDP增長提供強勁動力。
4、總結
總的來說,摩根士丹利認為這種恐慌不足為懼。事實上,儘管印度等受疫情摧殘較嚴重的經濟體出現了一些出人意料的下行,但它們被歐洲和拉丁美洲的上行增長所抵消。
因此摩根士丹利維持年中展望中的全球增長預測保持不變,即2021年的全球GDP年增長率為6.5%,2022年的年增長率為4.9%。
更重要的是,全球需求前景強勁,摩根士丹利仍然相信,火熱的資本支出週期將使全球GDP從本季度開始至2022年底一直維持在疫情爆發前的水平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