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唯一投資理財教育平台、國際金融資訊整合網,提供最完整的財經訊息、國際金融資訊給您。
立即訂閱今週刊~啟富達學員獨享『紙本每期只要48元, 電子每期只要29元』
啟富達官網搬家了!
 
財經快訊
2014年油價“大屠殺”將重演?可能性越來越大了
日期
2021-07-06
2021年07月05日 18:11 市場資訊
 
來源:華爾街見聞  作者: 於旭東

在阿聯酋和其他成員國無法達成協議的前提下,OPEC+有崩潰的風險,即各方各自混戰,再也無法形成團結的卡特爾,並導致油價暴跌。

  由於OPEC+未能就提高產量達成一致,這讓本就緊張不已的市場,再次繃緊了神經。

  在上週五,OPEC+連續第二晚沒有打破該組織內部的僵局,與會代表稱,雖然多數OPEC +成員支持8月至12月期間每月增加40萬桶/天產量的提議,同時將更廣泛的供應協議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但阿聯酋仍堅決反對。因阿聯酋依然阻止增加供應的提議通過,各方將於維也納當地時間7月5日下午3點(北京時間晚上9點)繼續談判。

  就在阿聯酋拒絕與OPEC+其他成員國保持一致的兩天後,在週日晚些時候,沙烏地阿拉伯王子阿卜杜勒·阿齊茲在接受彭博電視採訪時表示他們必須延長增產協議,並補充說阿聯酋已經在OPEC+中被孤立。沙烏地阿拉伯王子的講話,反映出目前OPEC+內部緊張的局勢,並讓全球市場難以猜測原油價格的未來走勢。

  就在幾個小時前,阿聯酋能源部長Suhail al-Mazrouei再次拒絕了沙烏地阿拉伯提議的延長協議,只支持在短期增加產量。他在此前曾表示阿聯酋支持無條件增加產量,這是市場需要的,但將協議延長至2022年底的決定並沒有必要在現在採取。

  值得注意的是,據彭博,社特外交大臣阿卜杜勒·阿齊茲親王表示,如果不延長協議,將達成一項後備協議,根據該協議,8月和今年剩餘時間的石油產量不會增加,這可能會導致油價飆升。

  問題的核心是基線。減產或增產是根據一個基準來衡量的——這個基準數字越高,一個國家被允許開採的石油就越多。阿聯酋希望在將削減延長至2022年底之前修改其基準,因為它想要在當前基準配額的基礎上生產更多的石油。

  阿聯酋目前的基準是從2018年10月開始計算的,當時的產量約為320萬桶/天。去年,這一數字躍升至380萬桶/天。阿聯酋認為,2022年延期的參考框架不應該從四年前開始。

  然而,這樣的計算方法對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和俄羅斯來說是不可能接受的,它們拒絕重新計算阿聯酋的產量目標基線,並擔心向一個成員讓步會促使OPEC+中的其他所有人要求同樣的待遇,從而破壞已經進行了數週的協議談判。

兩種結局:油價大漲或完全崩潰

  正像OPEC+內部的分歧一樣,各大機構的分析師對於國際石油價格的未來走勢也存在很大分歧。這主要是因為影響噹前石油價格的因素確實紛繁複雜。

  一方面,包括美國在內的各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復甦明顯,石油市場的需求端在不斷改善,近期OPEC+也一直維持著謹慎增產的態勢;另一方面,新冠病毒的變異病毒又開始在一些地區肆虐,美歐的就業市場恢復緩慢,美國對伊朗的制裁一旦解除則伊朗的石油產能必將大幅釋放等等,這些因素又在相當的程度上抑制了國際石油價格的上漲。國際石油價格站在了十字路口上。

  數據顯示,國際基準布倫特原油期貨週一(7月5日)報76.37美元/桶,今年上半年漲超45%;美國西德克薩斯中質(WTI)原油期貨收報75.27美元,今年上半年漲超50%。整個6月,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上漲逾8%,WTI原油價格上漲逾10%,達到2018年10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儘管油價在趨勢上依然飆升,但有分析人士指出,接下來油價走勢的影響因素可能是二元的。

  一方面,阿聯酋正在迫使OPEC+陷入困境——OPEC+要麼接受阿聯酋的要求,要麼在沒有達成產量協議的情況下會發生解散卡特爾的風險。

  如果前者發生,油價大概率將會大漲;而後者發生的話,正如彭博在一篇文章裡所說的,將會有一種更戲劇性的情況發生——2014年感恩節的油價崩潰將重新上演,因為OPEC+會有完全崩潰的風險,也就是各方各自混戰,再也無法形成團結的卡特爾,並導致油價繼去年的危機以來再次暴跌,噩夢再次重演。

  在去年,正是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和俄羅斯之間的分歧引發了一場懲罰性的價格戰,這才引發了2020年3月的恐慌。

  值得一提的是,當被問及是否可以在沒有阿聯酋參與的情況下提高產量時,阿卜杜勒阿齊茲表示他們不能,如果歐佩克崩潰,每個石油出口國都會為自己而戰,在短暫的價格飆升之後,石油將再次暴跌。

  而阿卜杜勒阿齊茲的話,也印證了若協議破產,大概率會滑向第二種情況。

  與此同時,還有一個潛在事件會導致石油供應更加氾濫,這也將重挫油價:一旦伊朗與拜登政府達成核協議,就會重返石油市場,從而增加數百萬桶石油的供應。

  加拿大皇家銀行全球大宗商品策略主管Helima Croft表示,如果談判陷入僵局,一場價格戰可能迫在眉睫,如果談判以完全的不和諧結束,就有可能回到人人為己的生產局面,這可能導致今年油價漲勢的逆轉。雖然他們不認為這是最後的可能結果,但也不能完全忽視它。

  據CNBC,阿格斯媒體負責中東和亞太地區原油業務的副總裁Alejandro Barbajosa週一表示,在非常短期內,協議無法達成顯然意味著原油的生產會非常寬鬆,每個國家都非常接近價格戰,但他認為OPEC+成員國不會達到真正價格戰的水平。

2014年曾發生過油價大屠殺

  在2014年的感恩節,發生過一件類似的事:OPEC關於減產的談判發生破裂,但最終各方並未達成一致,導致各國在石油產量上各自為戰,隨後原油價格斷崖式下跌。

  2014年11月27日,包括沙烏地阿拉伯、伊朗、伊拉克和委內瑞拉在內的石油生產國組成的卡特爾——OPEC在維也納舉行了一次大型會議。會議之前,有人猜測歐佩克國家可能會削減自己的石油產量以支撐價格。

  在那次大會中,委內瑞拉和伊朗等一些國家希望卡特爾(主要是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削減產量以支撐石油價格。原因是這些國家需要高價才能在預算上達到收支平衡並支付他們累積的政府支出。

  爭論的另一端是全球最大的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該國反對減產,並願意讓油價繼續下跌。

  最終,OPEC無法就價格達成一致,並維持產量不變。

  隨後,原油價格迅速暴跌,布倫特原油價格直接從110美元/桶跌至70美元/桶。

  而在此前的2011年至2014年期間,由於需求的激增,油價曾一度徘徊在100美元/桶左右。

  當然,2014年的那次原油價格下挫,和美國頁岩油產量的增加也脫不了干係。有分析師表示,在美國頁岩油產量增加的情況下,維持產量的策略旨在保持OPEC的市場主導地位。

  因此,維持產量也是OPEC不得已的決定。並且隨著油價下跌,頁岩油的生產也變得不那麼經濟了,這也將讓美國減少頁岩油的供應。因此,保持低油價實際上對歐佩克來說可能是有意義的。

  而當年的美國,也和目前的伊朗相似——作為原油供給最大的不確定方,它們的加入也將讓可能情境下搖搖欲墜的原油價格承受更大的下跌壓力。

 
 
 
Copyright © 2008 啟富達國際(股)公司_推薦如何投資理財課程 版權所有   電話:02-2703-2053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26號4樓之3   E-mail:cfd.wma@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