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爾街見聞
摩根士丹利認為,市場對於平均通膨目標框架的信心已經出現下降,更強勁的經濟數據可能會加劇美國聯準會的鷹派傾向,美國聯準會縮減購債規模的步伐和預計的加息步伐是市場面臨的最大風險。
「五年來最重要」的政策會議過後,美國聯準會雖未提及縮減QE,但釋放了兩年後、即2023年較有可能加息不止一次的信號。
摩根士丹利看到,儘管在會議結束之後,廣泛風險市場的急劇拋售潮已經出現逆轉,但會議所釋放出的不確定性並未有所轉圜,美國聯準會未來任何真正的、或是被市場料中的政策轉變都有可能加劇市場不確定性。
在這樣的環境下,摩根士丹利認為,即將出爐的美國就業和通膨數據對市場的影響將被放大,更強勁的經濟數據可能會加劇美國聯準會的鷹派傾向,市場該系好安全帶了。
猶記得去年8月,美國聯準會在全球央行年會上宣佈了其對貨幣政策框架的重大調整:
首先,美國聯準會不會再基於低失業率數據而先發制人地加息,實際通膨的進展將成為取消寬鬆政策的主要尺度;
其次,美國聯準會正式採用了靈活的平均通膨目標框架(FAIT),旨在隨著時間推移能實現平均2%的通膨目標,也就是在經歷一定時間的低通膨之後,允許接下來一定時間內出現更高的通膨。
但在摩根士丹利看來,隨著美國經濟在後疫情時代反彈,美國聯準會會議顯示出的鷹派分歧其實令人意外,市場對於FAIT的信心也已經出現下降:
首先,與美國聯準會自己強調的實際通膨>通膨預期相反,儘管近期數據均遜於預期,跟廣泛的就業市場指標進展不佳,美國聯準會仍對就業市場復甦的前景表示樂觀。
比方說,非裔美國人9.1%的失業率仍遠高於美國整體5.8%的失業率。
其次,近幾個月,美國聯準會主席鮑威爾一直將通膨跟「暫時性」綁定,但他如今終於承認了上行風險。
這種對通膨預期(而非實際通膨)和勞動力市場的關注,最終形成了顯示「利率會在2022年和2023年走得更高」的點狀圖,這就導致我們得出結論:這是一次明顯的鷹派會議。
摩根士丹利還發現,根據美國聯準會點陣圖,政策制定者預計, 在首次加息後的一年裡,美國聯準會還將加息3-4次;但市場目前的預期則是,在首次加息後的12個月內,美國聯準會只會加息2次左右。
摩根士丹利認為,美國聯準會縮減購債規模的步伐和預計的加息步伐是市場面臨的最大風險。此外,縮減購債的類別構成、提前通知到開始縮減之間的間隔時間等等,也都是值得警惕的額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