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6月17日凌晨,美聯儲在議息會議之後意外宣布提前加息——到2023年底,美聯儲將加息兩次。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首次發表鷹派信號,稱當美國經濟復甦態勢取得實質性進展時,將會縮減購債規模。
6月17日最新消息顯示,當前,全球已有印尼、巴西、日本、加拿大、土耳其五國央行跟風轉鷹。而且,在美聯儲發表鷹派言論的同一天,巴西央行啟動年內第三次加息,基準利率上調75個基點至4.25%,該國年內加息幅度已超過俄羅斯、土耳其等其他國家。
日本央行前執行董事前田榮治認為,日本央行可能會從2023年左右開始,討論如何逐步取消負利率等寬鬆政策;加拿大央行行長麥克勒姆則表示,如果央行對該國的經濟前景預測正確,經濟將需要更少的量化寬鬆。
在眾多轉鷹聲中,歐洲央行則堅持鴿派立場,確定不跟風美聯儲。歐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Philip Lane表示,對歐洲來說,現在談論貨幣緊縮還為時尚早。如果要討論這一問題,可能要等到疫情好轉、疫苗接種率逐步升高後。
在美聯儲改變立場後,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央行選擇跟風?中國會不會跟?2013年任美聯儲主席的伯南克解釋道,當年美聯儲開始逐步縮減量化寬鬆後,外國投資者熱衷投資美元資產,紛紛逃離亞洲市場,各國央行不得不消耗美元儲備以保護本國貨幣。
不過這次,亞洲新興經濟體們已經做好防禦措施。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亞洲地區新興經濟體央行持有5.8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是近7年以來的最高記錄。其中,中國的外匯儲備達3.22萬億美元,足以保障本幣匯率的穩定。由此觀之,我國央行跟風加息概率很小。
責任編輯: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