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華爾街見聞
通脹壓力全球蔓延,繼美國之後,歐洲CPI指標也“爆表”,歐央行的寬鬆立場能否持續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歐盟統計局6月1日公佈的數據顯示,歐元區19個國家5月CPI初值同比增長2%,超市場預期的1.9%,為2018年11月以來新高。這也是兩年多來首次超過歐央行的通脹目標,即“低於但接近2%”。
這一目標達成的速度也快於歐洲央行的預期。今年3月,歐央行的預測顯示,直到今年最後三個月的通脹率才會達到2%。歐元區CPI去年下半年以來還處於通縮狀態,但今年開始快速反彈。
荷蘭國際(14.12, -0.09, -0.63%)集團經濟學家Bert Colijn表示:“每個人都預見到了它的到來,但它依然讓很多人感到不安。”
5月歐元區能源價格同比上漲13.1%,略高於預期,是推動當月CPI走高的主要因素。剔除波動性較大的能源、食品、酒精和煙草價格後,核心通脹漲幅較為溫和,從4月份的0.7%升至5月份的0.9%。另外,受疫情引發的封鎖影響,歐盟服務業價格上漲1.1%。
週二公佈的歐元區PMI數據也顯示,歐元區製造商面臨前所未有的產品短缺和價格上漲,限制了它們滿足日益增長的全球需求的能力,這表明供應方面的通脹壓力正在加大。
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將於下週召開會議,決定是否調整其貨幣政策,以應對隨著疫情封鎖措施放鬆而出現的價格上漲。
此前,包括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在內的幾位歐央行官員表示,近期通脹飆升只是一個暫時現象,受到一次性效應的推動,並預測通脹明年將消退。
拉加德上個月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由於一些特殊和暫時性的因素以及能源價格上漲,通脹在最近幾個月有所抬頭。”“與此同時,在經濟嚴重疲軟、需求依然疲弱的背景下,潛在價格壓力依然較低。”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多數經濟學家認為,歐元區不太可能出現持續高於目標的通脹水平,因為勞動力市場尚未恢復,在疫情期間,數百萬人失去了工作、被迫休假或離開了勞動力市場。
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經濟學家Christoph Weil表示:“冠狀病毒大流行引發的歐元區衰退將繼續抑制2021年的薪資增長。”
目前,通脹壓力正在全球蔓延,大宗商品成本飆升正向消費端傳導,增加了央行推進貨幣政策正常化的壓力。
美國4月整體CPI同比大增4.2%,增速創2008年9月以來新高;4月核心CPI同比大增3%,創1996年1月以來最大增長。今日公佈數據顯示,韓國通貨膨脹率達到2.6%,高於4月份的2.3%,為2012年以來最高水平。
責任編輯:李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