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消費端一切都在漲價!美國通脹全面顯現
來源:華爾街見聞
習慣了20年的全球性通縮之後,美國通脹全面顯現。
消費端一切都在漲價。根據NielsenIQ數據,從加工肉類到洗碗產品,價格都比去年同期增長了兩位數百分比,農作物、園藝產品價格也越來越高。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在截至3月的一年中,消費者價格指數上漲了2.6%,為2018年8月來最大12個月漲幅。
據美國食品集團Topco,蘋果(126.85, -3.36, -2.58%)價格上漲了10%到20%,香蕉和綠葉蔬菜也更昂貴。一些消費者為節省花銷,不得不放棄新鮮水果和蔬菜,轉而購買冷凍產品。由於原料價格上漲,植物油、沙拉醬、蛋黃醬之類的重油產品價格也大幅上升。
餐廳價格隨之上行。隨著更多人外出用餐,雞翅需求的增加正在推高雞肉價格。同時據Chipotle Mexican,外賣食品價格也已提高約4%,因為外賣容器也比平常更貴。作為生產塑料關鍵成分的樹脂,今年受南方冬季暴風雨影響大幅減產。
寶潔(137.67, 2.52, 1.86%)、金佰利、可口可樂(54.91, 0.40, 0.73%)等跨國消費巨頭近期紛紛公佈旗下商品漲價計劃。本週二,全球日化用品巨頭寶潔公司宣佈,今年秋天開始,將對嬰兒護理、女性護理和成人護理產品提價,以應對大宗商品成本上漲所帶來的壓力,這被認為是更廣泛范圍內漲價的一個前兆。
寶潔的競爭對手、全球最大紙製品生產商之一金佰利,上個月也宣佈了將於6月下旬漲價。此次漲價涉及紙尿褲、衛生紙和衛生棉條等一系列日常衛生用品,漲幅將在中至高個位數的范圍內。此外,荷美爾、斯味可等美國食品生產商也紛紛公佈了上調產品價格的計劃。
原材料、人工和運輸成本提高
家樂氏(68.21, 1.26, 1.88%)(Kellogg)CEO Steve Cahillane表示,原材料、人工和運輸成本的提高,都使得各大製造商不得不提高價格。
大宗商品成本變高的同時,工人薪酬也在不斷上漲,尤其是對中小型企業來說。美國不斷增加的財政刺激措施和失業救濟金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勞動力短缺,企業被迫支付更高的工人薪酬。
下圖顯示,勞動力短缺走勢(藍線)趨向於與工人薪酬增長走勢緊密相關。
此外,運輸成本和能源成本也因為疫情的原因有所上升,從而助推了大宗商品整體成本的上漲。上游大宗商品漲價逐漸向下游傳導,從而導致消費者為商品漲價買單,進而引發通貨膨脹。
下圖顯示,中小型企業漲價計劃的調查指數,飆升至接近歷史高位的水平。
鮑威爾:通脹壓力是暫時的,將維持低利率
此前華爾街見聞曾提到,寶潔等公司的價格上漲表明通貨膨脹將長期存在,原因很簡單:公司一旦提高商品價格,便不會再降低價格。2018年,各大型消費品公司因紙漿成本上漲而對紙制商品漲價後,即使紙漿價格後期有所下降,商品價格也沒有隨之降低。
即便如此,4月底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通脹壓力是暫時的,不會讓央行改變原本降低借貸成本的政策。
美聯儲認為,目前通脹可歸因於貿易摩擦、新冠疫情等因素帶來的供應鏈中斷,通貨膨脹是由供應驅動的。但實際上,通脹正在向需求側轉移。因為隨著財政刺激措施和失業救濟金的不斷增加,以及疫苗接種的不斷推進,消費者的消費意願和購買能力正在復蘇。
鮑威爾上個月承諾,將通脹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他認為,低通脹限制了美聯儲採取寬松政策對抗經濟沖擊的能力,過去十年美國一直處在低通脹中。他指出,美聯儲現在的目標是將通脹適度提高到2%以上。
不過外匯交易機構Oanda分析師表示,如果消費巨頭繼續集體漲價,這可能最終會使美聯儲放棄對通脹暫時保持中立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