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唯一投資理財教育平台、國際金融資訊整合網,提供最完整的財經訊息、國際金融資訊給您。
立即訂閱今週刊~啟富達學員獨享『紙本每期只要48元, 電子每期只要29元』
啟富達官網搬家了!
 
財經快訊
美國樓市有泡沫?大摩:這次跟2008年不一樣!
日期
2021-05-04
北京新浪網 (2021-05-03 16:33)
 
來源:華爾街見聞

  相較於次貸危機前夜,如今貸款標準更加嚴格,住房融資體系更為健康;同時住房需求的強勁和全國性的住房供應短缺,都預示著美國房價仍處在上行軌道上。

  美國樓市近期異常火熱。標準普爾Case-Shiller房價指數同比上漲12.2%,錄得2006年以來最快漲幅,相當於房屋售價中值較一年前升高了3.5萬美元,指數追蹤的所有20個大都市房價全部大幅上漲。

  這無疑使人聯想起07年次貸危機爆發前夜,狂歡之後是一夜間泡沫破裂、樓市崩潰,在全球範圍內引發金融危機。

  但摩根士丹利回顧歷史情形後表示,和15年前不同,美國樓市目前並未出現泡沫,未來房價將繼續上漲,但漲幅會更平緩。

  該行認為,如今房價的高漲歸結於供需邏輯,有一個持續穩定的基礎。

  次貸危機前夜:抵押貸款產品風險遠超借款人風險

  摩根士丹利認為,全球金融危機前樓市泡沫的形成和崩盤,核心都在於層層積累的槓桿。但根本原因不在提供槓桿的對象,而在於他們能夠獲得的信貸類型。

  抵押貸款信用風險包括(1)借款人風險和(2)抵押產品風險兩種。借款人風險是我們通常用來評估抵押貸款違約可能性的指標,如信用評分、債務收入比等。產品風險則是即便借款人滿足一定的安全性條件,某種抵押貸款類型對借款人而言違約風險仍然很高,通常出現在那些整個貸款期限內,支付金額可能發生很大波動的貸款產品上,即所謂「可負擔性」產品。

  面對同樣一批借款人,當住房按揭貸款被定位為借款人「可負擔」的款項時,實際上隱含著房價保持上漲,貸款標準保持寬鬆的前提,這樣房主才可以在其每月支付的費用無法負擔之前進行再融資。

  但是,一旦房價停止上漲,這些抵押貸款將重置為借款人「不可負擔」的款項,隨之而來的是拖欠債務、喪失抵押品贖回權、壞賬堆積、房價進一步下跌,形成惡性循環。

  摩根士丹利發現,次貸危機前的樓市繁榮時期,產品風險上升幅度遠遠大於借款人風險。從2004年到2006年,可負擔性產品幾乎佔所有第一留置權抵押貸款的40%,抵押貸款銀行家協會的信貸標準指數也在2006年達到近900的峰值。

  如今產品風險得到控制

  而相較於15年前,如今貸款標準更加嚴格,「可負擔性」產品佔所有第一留置權抵押貸款的比例已降至2%。信貸標準指數近10年來也一直遠低於200,並在疫情爆發後進一步下降至100。

  儘管房價持續上漲,抵押貸款利率小幅上升,但可承受性依然良好。過去的五年中,美國民眾每月支付的購房費用佔收入的百分比,仍然接近最容易負擔的水平。

  與此同時,系統中的槓桿也大幅降低。次貸危機前,美國房地產市場的總價值在2006年達到25.6兆美元的頂峰,抵押貸款債務總額達到10.5兆美元,整個房地產市場的貸款價值比(LTV)約為41.2%。

  而如今,房地產市場的價值已躍升至33.3兆美元,而抵押貸款總額僅增至11.5兆美元,LTV僅為34.5%。

  摩根士丹利認為,種種跡象表明。當前的住房融資體系是健康的,並處於可持續的軌道上。

  供求因素推動房價上漲

  摩根士丹利表示,需求和供應因素仍然是推動美國樓市價格上漲的因素。

  需求端上,由於人口紅利,千禧一代繼續以30-50%的速度推動新家庭的形成,因此,住房需求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會保持強勁。

  而供給端正面臨全國性的供應短缺。待售成屋數量已跌至歷史低位,新屋供應卻依然低迷,使得整體房屋供應接近歷史低點。

  摩根士丹利認為,供需缺口加上嚴格的抵押貸款標準,都預示著美國房價將繼續攀升。疫情後的種種財政和貨幣正常化措施可能會減緩升值步伐,但房價仍處在上行軌道上。

 
 
 
Copyright © 2008 啟富達國際(股)公司_推薦如何投資理財課程 版權所有   電話:02-2703-2053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26號4樓之3   E-mail:cfd.wma@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