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05日 21:47 新浪財經綜合
來源:金十數據
不同國家之間的差異和分化可能阻礙全球經濟盡快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外媒預計,世界經濟今年正步入20世紀60年代以來最快增長的軌道,但不同國家之間的差異和分化可能阻礙其盡快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在美國政府大規模的財政刺激下,美國經濟復蘇勢頭較強,上週五公佈的3月非農報告也非常亮眼。另一方面,中國的經濟復蘇情況也不錯,抗疫效果顯著。
但這次經濟復蘇跟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很不一樣——這次是不平衡的。財信研究就指出,分化將繼續主導全球經濟復蘇格局:一方面受疫苗資源、財政實力不均衡影響,預計發達經濟體復蘇程度將繼續好於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與低收入國家的差距可能進一步拉大;另一方面,由於疫情的特殊性,各國內部不同行業和群體恢復程度也將繼續分化。
彭博經濟學最新發布的一組預測顯示,2021年頭三個月,全球經濟環比增長約1.3%。但是,雖然美國經濟出現反彈,但法國、德國、意大利、英國和日本經濟增長正在收縮。在新興市場,中國的經濟增長明顯超過巴西、俄羅斯和印度。
IMF主席Kristalina Georgieva上週表示:
“盡管經濟前景總體有所改善,但各國經濟增長正出現危險的分化。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種疫苗,太多人繼續面臨失業和日益嚴重的貧困,太多的國家落後了。”
這樣分化的結果是,全世界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與美國和中國一道,完全從疫情中恢復過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顯示,到2024年,預計世界產出仍將比疫情前的低3%,其中依賴旅遊業和服務業的國家受害最為嚴重。
且經濟復蘇跟各國人口的疫苗接種速度息息相關。彭博社的疫苗追蹤顯示,雖然美國的疫苗接種率已接近25%,但歐盟尚未達到10%,而墨西哥、俄羅斯和巴西的接種率低於6%。在日本,這一數字不到1%。
本週IMF和世界銀行的2021年春季會議將舉行,兩大組織將在北京時間週二20:30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和《全球金融穩定報告》。週五凌晨,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將參加虛擬IMF研討會。
前美聯儲官員內森·希茨說,他預計美國將利用本週的會議,爭辯說,現在不是各國撤回援助本國經濟的時候。
雖然美國的經濟增長無疑會通過吸納進口來推動世界其他地區的發展,但由此導致的市場借貸成本上升將給一些不太健康的經濟體施加壓力。
去年,多數央行都跟隨美聯儲大幅加息以及購債,但今年, 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已經開始加息。土耳其、俄羅斯和巴西3月都提高了借貸成本,而美聯儲和歐洲央行則表示,它們不會很快加息。
新加坡野村控股(5.46, 0.10, 1.87%)公司全球市場研究主管Rob Subbaraman估計,巴西、哥倫比亞、匈牙利、印度、墨西哥、波蘭、菲律賓和南非都面臨政策過於寬松的風險。Subbaraman表示:
“目前主要發達國家央行都在試探,在通脹飆升之前可以容忍經濟以怎樣的熱度運行,這個時候,新興市場央行需要格外小心,不要落後,甚至可能需要在下一個加息週期中走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