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說我也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能夠重啟的夏季旅遊季節。」在西班牙經營高端私人定製旅遊項目的齊薇(化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她已經整整一年沒有開工,其間曾一度改行送過外賣,近期西班牙疫情好轉,國內限制有所放鬆後她自己重新去探尋此前的一些線路,作為重啟準備,但是目前海外客戶問詢仍非常少。
實際上, 由於區域內第三波疫情來襲,歐洲各國正在重啟封鎖措施,加之疫苗接種進展並不盡如人意,高盛、巴克萊、荷蘭國際集團和貝倫貝格銀行等在內的各機構繼續下調歐元區經濟增長預期,而這與這些機構對美國和全球經濟前景的樂觀之情形成鮮明對比。
值得指出的是,美歐都認為疫情下財政刺激政策不可或缺。當下美國拜登政府已經通過發放1.9兆美元的紓困計劃並著手發放支票,而歐盟已通過的7500億歐元恢復基金,發放還遙遙無期,最快要等到今年9月份。
究竟誰的紓困模式更持久呢?
疫苗推進欠佳,歐盟第三波疫情來襲
第三波疫情來襲,歐元區多個國家正在重新恢復封鎖措施。
譬如,從3月20日起,法國大約三分之一的人口重新進入了封鎖狀態。根據法國政府21日晚間數據,感染和死亡病例分別新增30581例和138例。
在德國方面,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數據,3月18日德國病例增加了超過2.8萬例,而前一週的平均數據則不到1萬例。據媒體報導,德國總理默克爾提議,要將德國的封鎖限制再維持四周到4月18日。
與此同時,由於多重原因,歐盟內疫苗接種工作推進較為緩慢。根據牛津大學旗下網站Our World in Data彙編的數據,截至3月20日,歐盟完成接種的疫苗劑數為5657萬,即平均每100人中接種12.72劑,而美國這一數據為36.31劑。
如前所述,目前的事態令機構紛紛下調對歐元區增長的前景預期。
荷蘭國際集團宏觀研究負責人布熱斯基(Carsten Brzeski)認為:「到目前為止,我們是根據3月份會逐步放鬆鎖定措施的假設來建立的歐元區預測。」
「好吧,我們還是把這個忘了吧。」 他說,現在預計歐元區經濟將在第一季度縮水1.5%(前值0.8%)。
貝倫貝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施密丁(Holger Schmieding)則表示,每個月的封鎖將使歐元區經濟增長減少0.3個百分點。在假設重新開放的時間向後推遲一個月的情況下,他已將今年對歐元區的增長預期從4.4%下調至4.1%。
巴克萊的研報預計,歐洲的出行限制將在第二季度末取消,「這將削弱區域內需求,進而削弱進口」。 巴克萊將今年對歐元區的經濟增長預期保持在3.9%,但將明年的增長率從5.3%下調至4.3%。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經濟學家則在上週警告說,如果限制再持續幾個月,將導致「另一個夏天損失」,並使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減少2%至3%。
齊薇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雖然西班牙疫情狀況依然保持著穩定下降趨勢,但其他歐盟國家並非都是如此。如果區域內都無法流通,對於西班牙這樣依仗旅遊領域的經濟體來說,恐怕這又將是一個令人失望的夏季旅遊季節了。
她說,譬如夏季走比利牛斯山南脈這條路線的很多歐盟內遊客都來自法國和德國,英國也很多。往年在歐洲內這條線路口碑非常好,所以沒怎麼為客源發愁過。但今年大家都不知道形勢是否能在三個月內好轉。
經濟學家們則普遍認為,是否能令歐元區的經濟風險停止繼續下行,很大程度上要取決於歐盟在4月和5月加速疫苗接種的能力。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近期表示,第二季度,歐盟疫苗供應量將增加,以確保歐盟有望「在夏季末」為70%的成年人接種疫苗。
美歐財政兩重天,誰的模式更有利
在疫情反覆的同時,美歐在紓困計劃方面也採取了不同思路。
據美媒報導,美國一些收款人已經開始收到支票。據美國財政部信息,截至3月18日,美國已經發放了9000萬張刺激經濟支票,總共價值2420億美元。
而如前所述,雖然歐盟在2020年7月推出總規模逾1.8兆歐元的經濟復甦計劃,其中包括7500億歐元恢復基金,但這一基金仍未發放到各國。
最新消息顯示,歐盟各成員國政府將在3月末提交將如何花費該基金的細節計劃,而歐盟方面希望最早能在今年9月開始發放該基金。
對此,歐洲央行執行委員會成員施納貝爾(Isabel Schnabel)近期對此發出批評,歐盟的該7500億歐元(合8930億美元)恢復基金規模可能實在太小,而且現在重要的是盡快把這筆錢花出去。「任何延誤都是有害的。」她補充說。
投資諮詢公司BCA Research分析師拉塞爾(Guy Russell)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即使是總額為7500億歐元的基金,與美國最近的財政措施相比也相形見絀,尤其是歐盟還計劃將這些資金一直提供給各國政府到2026年。這也是歐洲(債券)殖利率落後於美國的原因。」
不過,歐盟內部的官員和一些經濟學家也有其他見解,並認為不能盲目羨慕美國的經濟刺激政策,亦不能將美歐經濟管理方式進行簡單比較,因為歐盟各國作為福利國家,許多工人和企業家從福利政策中獲得了雖然是隱性但卻是更為持久的支持。
在面對為何沒有拿出美國那樣的一攬子刺激計劃時,歐盟經濟委員根蒂羅尼(Paolo Gentiloni)近期在接受採訪時就說,這就好像把蘋果與橙子進行比較一樣。
「歐盟不是聯邦制國家,國家和歐盟層面的支持措施都要有所顧慮。」 他補充說,「在經濟低迷時期,通過我們的社會(福利)系統,可以自動獲得更高水平的支持。」
而至於目前美方的1.9兆美元紓困計劃,根蒂羅尼表示,包括歐盟在內的世界其他地區都將受益於其積極的溢出效應。
歐盟方面並指出,在2020年,雖然歐盟在疫情席捲美國之前就已經實行封鎖措施,經濟收縮幅度更大,但在歐盟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經濟衰退期間,歐洲的失業率並沒有出現大幅度變化,失業率一度從6.5%升至7.8%的峰值,然後在2021年1月份再次回落至7.3%。相比之下,美國的失業率從2020年3月的4.4%激增至2020年4月的14.8%,然後逐漸回落至今年1月的6.3%。
歐元區財長多諾霍(Paschal Donohoe)對此解釋道:「歐洲的社會保護網深深植根於我們國家的社會和政治歷史之中。」
「這就是為什麼歐盟選擇集中精力通過部署大型職位保留計劃來保護就業,而不是依靠直接轉移支付的原因。」他說。
與此同時,還要看到,儘管歐盟嚴格的封鎖政策令疫情對歐盟經濟的打擊遠超過疫情對美國的經濟打擊,但這種政策也挽救了更多生命。根據外媒數據,在歐盟,每10萬名公民中有5365例患者和127例死亡病例,而同期,每10萬美國公民中有8910例患者染病,162例死亡病例。
(第一財經記者高雅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