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新興市場數月的資金淨流出後,這一趨勢卻戛然而止了。
上週,對作為「全球資產定價之錨」的美國國債利率上升的擔憂以及美國聯準會對債市不痛不癢的表態,喚起了市場對2013年「縮減恐慌」(taper tantrum)的記憶。這種情緒蔓延至新興市場,令全球投資者開始從新興市場股票和債券中撤資,使近來新興市場的資金流入戛然而止。多位分析師預計,這種資金流出還將持續下去。
去年10月來首次錄得資金淨流出
國際金融協會(IIF)編制的一份跨境資金流動每日跟蹤報告顯示,上週末,新興市場股市和債市的全球資金流動均錄得淨流出,為去年10月以來首次。
該數據是IIF通過跟蹤30個新興經濟體的每日可用資產數據獲得的。報告顯示,新興市場在整個1月共流入200億美元的資金,2月的平均每日資金流入約為3.25億美元,而過去一週,卻轉而錄得平均每日約2.9億美元的資金流出。
新興市場資產的價格也因此承壓。截至上週末,MSCI新興市場股票綜合指數(以美元計價)較不到一個月前的高點已下跌7%,摩根大通(152.91, 2.00, 1.33%)全球EMBI指數追蹤的新興市場債券價格也較去年底下跌了近4%。
全球資金流向監測機構EPFR的數據也突顯了這種市場情緒的變化。持有以美元、歐元和日元等主要發達市場貨幣計價的新興市場債券的基金,在截至上週三的一週內遭遇了自去年3月底以來最大規模的資金外流。不過,數據同樣顯示,本幣計價的新興市場債券基金在此期間的資金流動基本保持持平,而股票類基金則繼續錄得資金流入。
「(新興市場的)資金流動已轉為淨流出,這令人意外,因為我們尚處於在2020年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後經濟反彈的早期階段。」IIF首席經濟學家羅賓布魯克斯(Robin Brooks)稱,「在去年11月疫苗接種開始推廣後出現的新興市場投資『蜜月期』不幸結束了,我們正重複2013年『縮減恐慌』時的情況。「
分析師預計資金或將持續流出
事實上,一段時間以來,分析師一直在警告稱,美國利率上升疊加美國聯準會和其他央行或將削減購債計劃,將威脅新興市場資產。他們表示,受到這些變化的影響,對新興市場資產而言,此前存在的發達經濟體低殖利率的「推動」作用和新興市場潛在貨幣升值的「拉動」作用都將發生逆轉。
新興市場資產此前通常提供比發達市場同類資產更高的回報來抵消持有這些資產的更大風險,從而吸引全球投資者。而當發達市場的資產殖利率上升時,就削弱了新興市場資產的吸引力。而近期,美國10年期國債殖利率從年初的約0.9%連續攀升突破關鍵位。更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全球最重要央行的美國聯準會近期對美債殖利率的表態。
美國聯準會主席鮑威爾上週四重申,在更多美國民眾重返就業崗位之前,將保持寬鬆的貨幣環境。他還淡化了投資者對美債殖利率上升的擔憂。
這樣的表態令此前一直寄希望於美聯準會將出手干預債市的投資者失望,也加強了市場對美債殖利率繼續走高的預期。
10年期美債殖利率在3月5日一度漲至1.623%,創逾一年新高,最終收報1.566%,周線漲幅約11.54%,為年內第二大周線漲幅。高盛(334.19, 6.82, 2.08%)在上週四表示,預計10年期美債殖利率將進一步上升,到今年年底將升至1.9%。高盛還上調了對其他發達經濟體利率的預期。
布魯克斯稱,「僅在10天前,投資者還認為(美國加息)對新興市場來說只是小菜一碟,但鐘擺開始轉向了。目前的變化是,許多投資者都在說『如果美國利率繼續上升,新興市場將遭受重創』。」
布魯克斯補充稱,除非美國聯準會出手穩定長期利率,否則投資者還將在未來幾週繼續從新興市場股票和債券中撤資。此外,對於新興市場貨幣,他表示,除了少數例外,大部分新興市場貨幣對美元目前的匯率水平也已「計入」了疫情消退對其國內經濟的預期提振作用。
匯豐的外匯研究全球主管麥克爾(Paul Mackel)上週五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在給客戶的信中寫道,「美國國債市場的劇烈波動肯定會對新興市場造成負面溢出效應,尤其是對那些高收益貨幣而言。」不過,他補充稱,許多新興經濟體目前的對外收支平衡和債務狀況要好於2013年,「這並不意味著新興市場貨幣能夠完全免疫,但這確實有助於解釋為什麼新興市場貨幣貶值壓力至少目前還沒有那麼大。」
巴克萊的新興市場信貸研究主管科爾貝(Andreas Kolbe)稱,「新興市場股票基金繼續吸引資金流入,反映出市場對新興市場的風險情緒總體上保持不變」,但全球投資者將更審慎地挑選新興市場目標資產,比如由於更廣泛的全球債務拋售潮,企業債的表現尤其糟糕。他還在上週五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預計,「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風險情緒將導致新興市場的資金進一步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