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在周二的JMMC會議上宣布自願減產100萬桶/日,這給了美國石油公司喘息的空間。
沙特在周二(1月5日)舉行的歐佩克聯合部長級監督委員會(JMMC)上作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將在未來兩個月自願減產100萬桶/日。
表面上看,沙特自願削減自己的石油供應,是讓其他大多數的成員國從油價上漲中獲益,特別是讓“少數”國家——主要是俄羅斯,享受小幅增產的好處。畢竟在2020年的大部分時間裡,這個石油巨頭一直在執行歐佩克+的減產計劃。
實際上,沙特的自願減產還使另一個集團受益——它不是歐佩克組織的一員,但常常影響著歐佩克——那就是美國石油公司。
沙特這個意外舉動背後的考量,其實也不難理解。
2020年末,疫苗的利好刺激了油價上漲,市場原本認為這可能會促使歐佩克+從本月起重新增加供應,來限製油價上漲。
但是如果石油供應增加,沙特將首當其衝受損,因為一旦新冠疫情再度爆發,疊加1月份石油增產的利空因素,石油市場可能再次受到打擊,而俄羅斯比其他大多數成員國都能較好地應對低油價。
結果就是沙特作出妥協: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被允許小幅增產,其餘大部分國家保持目前的產量水平,而沙特則為團隊作出犧牲——自願單方面削減100萬桶/天的石油產量。
對於沙特來說,與去年相比,這是一個顯著的轉變。去年歐佩克+達成減產協議,每個成員國都有減產配額,但當時有些成員國減產履約率並沒有達標,因此沙特公開抨擊了成員國的作弊行為(除了最大的違約者俄羅斯)。
然而這次,沙特不費口舌,直接做出了實際行動。要知道這個巨大讓步可能使沙特減少了30億美元的原油收入(假設每桶原油50美元),還帶來一個意外結果:減產能推動油價上漲,進而助推美國原油行業復甦。
對於已經岌岌可危的美國石油行業來說,新冠疫情是新一輪打擊。由於長期以來資本管理不善,投資者基本都放棄了該行業,以致於它一度成為標普500指數中市值規模最小的板塊。
後來隨著該行業重新整合、削減支出,並且開始優先考慮股東權益,加上沙特進一步推動油價上漲,逐漸吸引一些投資者回來。目前,能源行業市值已經超越了房地產行業,成為全球第二大行業。
這並不意味著石油行業完全迎來復甦,畢竟能源板塊比重僅占到標普500指數規模的2.5%;也不意味著美國石油產量會突然激增。但至少,它正在重新回到疫情爆發以前的水平。
週二,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 Petroleum Corp)等高槓桿公司市值在美國能源排行榜上高居榜首,這從側面體現了沙特的讓步所換取的美國石油公司的新生。可以想像的是,如果油價高於50美元/桶,美國石油生產商應該會安心地生產更多石油進行對沖。
另外,從中期來看,走高的油價會助推美國原油產量增加。而隨著歐佩克成員國計劃在3月後恢復700萬桶/日的供應,美國任何增加的石油供應都會造成與歐佩克之間的競爭。
這也體現了歐佩克+多年來一直面臨的兩難處境——以市場份額換取價格上升。考慮到原油行業的競爭情況,這一點將繼續存在。
還需注意的是,歐佩克+之間的矛盾。去年3月,當沙特對俄羅斯發動原油價格戰時,歐佩克+的內部體係其實已經崩潰了。隨後,爆發的新冠疫情迫使雙方迅速休戰。
然而,緊張局勢很快再次出現,沙特與多年來在政治和能源領域上的堅定盟友阿聯酋,在如何盡快處理過剩的石油儲量上產生了分歧,談判一度陷入僵局。
在周二的會議上,歐佩克要求未完全履約減產協議的國家進行減產補償,以及將一年舉辦幾次的歐佩克會議改為月度會議,都表明了這些如此迥然不同的集團凝聚在一起的難度越來越大。
另外,這場會議可能還開創了可怕的先例——允許俄羅斯小幅增產。一方面沙特為團隊作出了妥協與讓步,但其盟友買不買單就不得而知了。這可能會加劇產油國之間的緊張關係,歐佩克+的內部矛盾恐怕會繼續加深。
但無論如何,沙特的自願減產是對整個石油行業的“意外禮物”,這也給美國石油公司提供了一個機會,讓它們能夠在解決自身問題的同時,受油價提振而迎來新生。
責任編輯:陳修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