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冠加劇貨幣泡沫,大宗商品2021年有望迎來牛市
本年度最熱調侃當屬“2020什麼也沒做,光見證歷史了”。2020年初,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席捲世界。與100年前人們的恐懼和束手無策相比,100年後的人們尚能用科技的高度築起防火牆。氣候經濟的巨大殺傷力第一次刺痛世界,《巴黎氣候協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美國候任總統拜登上任後的首要任務是控制疫情,而要讓美國“燈塔”之光重新照耀整個西方社會則是其任期內的巨大挑戰。共識是,美國經濟的複蘇軌跡完全取決於疫情的控製曲線,且與美元信譽攸關。
世界金融看美國,可能史上最為鴿派的美國財政及貨幣組合(耶倫+鮑威爾)即將造就,未來美國財政貨幣政策會否“鴿聲一片”?黃金的春天能否“濤聲依舊”?原油的未來是否不是夢?至於美元和美股,尚能飯否……
1.中東大和解是福還是禍
2020年1月3日,美軍在伊拉克巴格達國際機場附近道路點殺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最高指揮官卡西姆·蘇萊曼尼;2020年1月8日,伊朗革命衛隊發動報復行動。
2020年8月13日(以色列與阿聯酋關係正常化)和2020年9月11日(以色列與巴林王國建交),中東和平進程儼然進入新階段(大和解)。
2020年11月27日,伊朗首席核科學家、伊朗核計劃的核心領導人物法赫里扎德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近郊小鎮阿布薩德的一條鄉間主幹道被暗殺。
中東和平進程加速?不存在的。秉承“敵人的敵人即朋友”,海灣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與“和平”拉不上關係,目的更多是為了抱個團取個暖以對抗一灣之隔的伊朗(美國國力衰退下全球戰略收縮,伊朗在中東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未來一個可能的假設是,中東遜尼派陣營納入以色列對抗伊朗什葉派陣營,這不像是中東大和解的預演,更像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前夜。
所謂“槍砲一響,黃金萬兩”,在中東地區則是“槍砲一響,油價暴漲”。
過去4年,OPEC的挑戰在於,油價過高必然刺激美國頁岩油這個世紀對手(失去市場份額),這也是沙特發動價格戰的根本原因。但以往數次原油價格戰的相同結局無情的揭示了在市場經濟下,以一己之力操控市場必將以失敗告終。
疫情疊加價格戰令油價暴跌,阿拉伯國家財政平衡受到強烈衝擊,長時間低油價不可為繼,但如要以戰爭為代價未免過重,減產或許仍是最佳選項。
事實上,正是2020年史上最大減產協議把油價拉出深淵。來年OPEC的減產幅度大概率是應市場的變化靈活變動。而隨著新冠疫苗的面世,來年原油需求端的複蘇步伐將加快,在商品屬性的加持下,油價下跌可能性不大,50-60美元/桶應是合理預期;此外,全球經濟再通脹少不了相對高油價的支持。
綜合來看,美國全球戰略收縮,中東地緣政治局勢反而更加可能出現失控局面,加之全球經濟復甦必將到來(疫苗普及),通脹預期也是推升油價的重要因素之一。預期2021年國際油價在50-70美元/桶區間。
2.新冠疫情發展趨勢可能性分析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新冠疫情不僅僅是一個全球性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更是一個對全球人文、經濟層面都有巨大影響的經濟事件。
新冠疫情貫穿整個2020年,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嚴重衝擊。IMF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報告預估,全球經濟在2020年將萎縮4.4%,2021年恢復增長5.2%,而中國以外的新興市場受創尤重。
未來新冠疫情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這應該是全人類最為關心的話題。各國陸續推出的新冠疫苗能否如預期那般“順利的”結束疫情?一旦疫情結束,全球經濟是否又能夠迅速的回到正常的增長軌道上來?這是有關疫情的兩個終極問題。
當前普遍的預期是,隨著各國新冠疫苗的量產,疫情將在不太長的時間內結束,全球經濟回歸正軌,人類生活恢復正常。
“世界上唯一可以確定的事情是: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確定的”,新冠疫苗對於疫情能否起到“KO”的作用是一個未知數。從人類疫苗史看,科技的高度為人類戰勝病毒築起了防火牆,但防火牆卻做不到一勞永逸。
病毒的變異速度及程度不可預知,而這可能是疫苗樂觀預期的最大隱患;此外,疫苗的安全性,耐受性也有待時間檢驗。最後,在西方社會“自由和人權”根深蒂固的思想下,口罩尚且不戴,要實現普種疫苗?嚴格的管控?談何容易。
自疫情以來,黃金漲幅超40%,即便減去四季度的回落幅度,仍然可能是2010年以來最大年度漲幅;國際油價截止目前的跌幅依然有近30%(極值跌幅逾90%),甚至曾出現負值“奇景”。
疫苗的面世的確可能縮短疫情時間表,但前景並不明朗。一旦疫苗樂觀預期遭遇挫折,未來國際金價上漲可能性相當大,再創新高也未可知。
事實上,金融屬性一直以來是支撐金價上漲的核心因素之一,值此全球變化之年,未來黃金價格上漲預期相當濃烈,黃金的春天沒有結束,來年再創新高也未可知。
3.拜登新政府的撥亂反正與無能為力
現任總統特朗普始終拒絕承認敗選,美國2020年總統選舉最終結果須等到12月14日選舉人團投票後官宣。作為美國歷史上前無古人的性格總統,特朗普在拒絕承認敗選這檔子事上也是“絕無僅有”。特朗普用了短短4年時間,給美國,乃至給世界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跡”。
執政4年,這位個性張揚的總統實際上並沒有什麼離經叛道的政策,所謂的關稅壁壘和貿易戰,只不過是重拾共和黨過去的承諾和信念,用誇張的方式表達了出來而已。沒有“特朗普主義”,只有“特朗普現象”。
民眾都在議論民主黨人拜登逆襲的好戲,以至於拜登本人也表示,他阻止了特朗普再當4年總統,是給美國做了好事,並開始談論“治愈美國”。
拜登政府撥亂反正也許不難,而治愈美國談何容易。
拜登的競選綱領和政策主張:建立全美疫情監測和追踪系統、提高最低工資、投資綠色能源、司法改革保障少數族群權益、重新加入全球氣候協定、重建美國國際聲譽、反對孤立主義、擴大奧巴馬醫改覆蓋範圍、放鬆移民政策、擴大免費大學教育和學生補助、實現學前教育全覆蓋......
其中不少內容直接針對特朗普現行政策,“撥亂反正”的意味濃厚。不少人認為,堅守自由、溫和中道的拜登是危機中美國最好的調和劑。
在國內,拜登是積極防控政策的支持者,又趕上新冠疫苗良好前景,美國疫情應能盡快結束,至少也能做到受控,這樣美國經濟不至於“太受傷”。嘗試解決國內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根本矛盾,使美國夢得以延續。
在國際上,拜登重振美國在西方世界的“老大”地位不難,重新整合西方世界,美國燈塔依然是普世價值。此外,領導美國處理好東西大國之間的關係為重中之重,實際上重新團結西方世界的目的也在於此。
拜登政府撥亂反正,當先從經濟復甦開始。
美聯儲主席之位不因美國總統換人而發生變化,而拜登提名前美聯儲主席珍尼特·耶倫擔任財政部長或許是在向外界釋放一個重磅信號,美國未來財政貨幣政策將“一鴿到底”。
珍尼特·耶倫在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女性美聯儲主席後,有望繼續拿下美國第一位女性財政部長頭銜。熟悉耶倫的投資者不會忘記,這位前美聯儲主席最大的特點是,主張以系統、可預測及透明的方式表明政策立場,並且是量化寬鬆的堅定支持者,被稱作“政策鴿派”。
財政部及美聯儲的一把手均為“風險厭惡”型人物,未來美國的財政貨幣政策長時間保持寬鬆應是合理預判。
寬鬆的美國財政貨幣政策將帶來什麼樣的投資機會?
對美元而言,弱勢週期的開啟在拜登任期內可能變得更加明顯,美元指數跌破90不是什麼新鮮事(或許不用等到明年),跌穿88到86也不是什麼稀罕事,如果有一天美元指數指向80-83,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畢竟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但貨幣超發下的美元貶值週期對美股而言不失為一件好事。請注意,千萬不要自我設限地去推測美股未來高度,因為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在此之前,所有關於美股即將或不久後崩盤的預測都被事實無情的貼上“耍流氓”標籤。
至於非美貨幣,美元進入弱週期,非美貨幣的“結構性牛市”即將到來,這裡也請注意,結構性牛市,選好賽道是關鍵。歐元與美元休戚相關,美元弱週期順理歐元強週期,歐元未來看漲1.29-1.35水平。隨著脫歐在本年度劃上句號,英鎊強勢回歸是大概率事件,2021看好英鎊回歸1.50-1.60高位,中位數1.55值得期待。
(
歐元兌美元
週線圖)
拜登當選新一屆美國總統,“正確”的反應是報以希望(相對於特朗普),但不要天真。特朗普用了4年給世人留下“一個決心破壞全球秩序的超級大國,所要做的遠遠不止是毀掉美國的聲譽”的烙印,拜登想在同樣時間內修復,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整體來看,世界正進入百年之大變局,同時呈現的投資機遇不可多得。
【聲明:本文由百利好撰稿,用於匯通網2020年終專題,並由匯通網據原文意思做少量微調;所有分析僅供參考,不作為交易依據。轉載請說明來源,謝謝!】
責任編輯:郭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