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唯一投資理財教育平台、國際金融資訊整合網,提供最完整的財經訊息、國際金融資訊給您。
立即訂閱今週刊~啟富達學員獨享『紙本每期只要48元, 電子每期只要29元』
啟富達官網搬家了!
 
財經快訊
1月多達330億美元資金將涌入美股,决堤進入倒計時!
日期
2020-12-30
2020年12月29日14:54 金十數據

  原標題:1月多達330億美元資金將湧入美股,決堤進入倒計時!

  來源:金十數據

圖源:子圖網圖源:子圖網

  雖然嫌錢太少,但特朗普最終還是簽署了給每人發放600美元支票的紓困法案,雖然錢還沒到手,但美股已經“嗨”起來了。29日,美股三大股指再創新高。臨近2020年底,美國所有股票的總市值比3月份的低點上漲了17萬億美元,漲至45萬億美元。

  分析師Charles Biderman稱,由於在年初通常會有大量新的資金湧入股市,股市的泡沫可能會不斷地膨脹。而美國每人600美元的財政刺激計劃可能會進一步推高股價。

  Biderman表示,雖然沒有人知道政府提供的這部分資金最終會有多少流入到股市中,但根據此前的資金流向預測,新的疫情直接救助金中將有15%至20%用於購買股票和期權——也就是有250至330億美元將流入股票和期權當中。

  美股“開年紅”,無視看跌指標

  從歷史上看,1月和2月是全年股市資金流入最多的兩個月,平均每月流入200至300億美元。而2020年出台的財政刺激措施、年度投資計劃,以及今年12月由於增稅壓力而導致的股票拋售所得資金的再投資,美國股市將可能被推高至難以置信的高點。

  Biderman稱,個人投資者堅信他們不會在這個股市上虧錢:

  “畢竟,現在投資零成本,在線應用程序大肆誘導投資小白在股票上賭博。”

  因此,在沒有下行風險的情況下,個人投資者認為任何股價的下跌都是買入的理由。就算被告知股市可能將很快發生崩盤,他們也並不擔心,因為他們認為“長期”來看,股市總是上漲的。

  Biderman說:“我不願意把那些購買股票和期權的人稱為投資者,他們只是賭徒。大多數人對他們所買入股票的公司基本面一無所知。”

  今年上市的235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s)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它們通過公開發行籌集了數千億美元的資金。而SPAC其實是空殼公司,投資這種公司本質上是給管理層一張空白支票,讓他們可以隨意支配投資者的錢。

  Biderman稱,除了年初湧入的資金,幾乎所有的歷史性指標都是看跌的。從2011年到2019年,美國公司從公眾手上收回了6萬億美元的持股。而公司出售的新股數量自2009年以來首次超過回購的數量。

  Biderman認為,除了美聯儲印鈔外,其他現像都暗示美股無法飄紅太久。

  數千億資本所得稅待繳,美股崩盤一觸即發

  拜登新政府公開表示,計劃在2021年提高資本利得稅。

  Biderman說,雖然不知道新政府能否讓兩黨分立的國會通過增稅法案,但有一點確定的是,2020年股票交易所獲的利潤將於明年4月15日前繳納資本利得稅。

  前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的稅收預測主管Mark Booth說,2019年股市上漲了18%,創造了約1萬億美元的利潤,股民繳納了1990億美元的資本利得稅。而今年,股市自3月份的低點以來飆升了75%,創造了17萬億美元的利潤,那明年得繳納多少資本利得稅?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2000年的股市尋找答案。在1999年底Biderman曾預測,由於新股供求失衡、大量資金湧入,美國股市將在2000年崩盤。

  當時,他認為從1998年到1999年發行的新股中,在2000年至少會出現700億美元的企業內部股票拋售。

  而當時每月大概僅有300億美元的新資金流入股市中,因此,他預測股市可能從2000年1月底開始崩盤。

  但他沒有註意到的是,個人投資者在2000年第一季度借了1000億美元保證金,用來​​購買更多股票。

  但之後情況就開始失控了。Biderman說,根據Mark Booth的數據,2000年4月股民繳納了1200億美元的資本利得稅。當時股市一路飆升到2000年4月初的高點,許多股民一開始並不願意出售股票,但後來迫於稅收壓力他們不得不這麼做。

12850.2211 , -49.20 , -0.38% )(332238.041.16%)3322 , 38.04 , 1.16% )

  那麼到明年4月,當股民被迫出售股票以避免規模達數千億美元的資本利得稅時,股市是否會再度出現崩盤呢?Biderman認為這是有可能發生的,而我們很快就會知道結果。

 

 
 
 
Copyright © 2008 啟富達國際(股)公司_推薦如何投資理財課程 版權所有   電話:02-2703-2053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26號4樓之3   E-mail:cfd.wma@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