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242.82, 3.98, 1.67%)預測明年股市市盈率將高達31.8倍,輝瑞(41.85, -0.71, -1.67%)謊報疫苗功效,外媒諷刺當前美國主流媒體報導失真。
InternationalMan.com的分析師David Stockman認為,當下市場圍繞兩大謊言進行交易,這是人們所需要警惕的。
高盛預測明年股市大反彈?胡說!
例如,Stockman指出,高盛首席股票策略師David Kostin對新股票市場的預測完全是在胡說八道。
根據高盛這位分析師所說,由于輝瑞公司的聲明,疫苗帶來的經濟復甦是確定的,經濟很快就會恢復正常,標準普爾500指數到2021年底將飆升至4300點。
他們認為,在今年12月標普500指數每股收益將為91.80美元,到明年12月將飆升47%,每股收益達到135.13美元。如果後者成為現實,高盛預測明年12月股票的隱含市盈率將為31.8倍。
但Stockman認為,這誇大其詞了。
當然,高盛對股價的預測並不是基於首席執行官和首席財務官的主觀臆測。
他們只是想讓投資者相信,按非項目收益計算,市盈率是合理的,而非項目收益可能被低估了,理應比公佈的收益高出10%-30%。
但問題是,這不符合會計準則。另外,如果高盛說的是正確的話,在短短一年時間內,非項目收益將飆升50%,投資者願意支付24.5倍的價格。但這在疫情影響下,幾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你有理由懷疑高盛預測的市盈率是“不合理”的。但即便如此,高盛當前對股價的預測還只是華爾街預測的一個縮影,唱多美股的投行分析師大有人在。
輝瑞稱疫苗有效率達到9 0% ?謊報!
分析師Stockman認為,另外一個大謊言是關於疫苗的有效性問題。
一方面,市場高估了疫苗消息給經濟帶來的反彈;另一方面,市場對美聯儲新一輪放水過度樂觀了,比較美聯儲不能無限制地將2-3萬億美元的財政赤字百分百地貨幣化。
看看輝瑞公司的實際報告就知道了。它的報告顯示,在43538名試驗參與者中,有94人的疫苗測試結果呈陽性,其中86人是對照組,8人屬於兩次接種的疫苗組。
這就是他們吹噓疫苗有90%功效的原因,這一結論僅基於0.216%的試驗人群。而且該公司的新聞發布並沒有提供任何信息,說明這94例陽性病例在年齡、身體狀況方面是否在試驗人群中有代表性,以及這94例陽性病例是否患輕度、中度、嚴重疫情甚至受死亡威脅。
事實是,輝瑞公司的新聞發布只不過是一個股票宣傳的幌子。在“官宣”之後,該公司套現了60%的股票,獲得了巨額收益。這次新聞發布稱得上是一次成功的推銷。
Stockman指出,對輝瑞疫苗有效性質疑的不止他一人,還有新聞記者Jon Rappaport。如果人們想知道這是怎麼回事,經過進一步的調查,就可以發現整個疫苗消息的騙局。
正如記者Jon Rappaport就所有這些新冠疫苗試驗的一般病例所指出的那樣:
“你看,疫苗製造商選擇30000名健康志願者開始做試驗。如果他們等到其中的150人患上嚴重的新冠肺炎,你認為需要多長時間?五年?十年?”
疫苗製造商不可能等那麼久。
疫苗製造商所需要的這150個新冠病例的症狀可能很溫和,也許只是咳嗽或發冷發熱。這樣的話,如果讓這群志願者作為實驗對象,只需要花上幾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完全治愈。因此,整個臨床試驗設計預先找出150例輕度、可自行治癒的“新冠患者”,即可達到目的。
Jon Rappaport說,
“但是,正如我們所看到的,輝瑞還在鼓吹他們的疫苗臨床試驗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輝瑞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Albert Bourla說:
“今天是科學和人類歷史上偉大的一天。我們的第三期疫苗試驗的第一組結果,為我們的疫苗抵抗新冠肺炎的能力提供了初步證據。”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估計,截至目前,約有8800萬美國人已經感染了新冠肺炎,而其中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自己已經感染了,因為他們沒有症狀,或者症狀較輕,在家裡就治癒了。
事實上,這8800萬人中只有50萬人入院治療。根據疾控中心的統計,新冠肺炎的死亡人數約為26.9萬人,其中大多數死亡病例發生在醫院。
所以,到目前為止,8800萬感染者中有超過8700萬患者沒有致命危險,即使輝瑞的疫苗或其他製藥公司的疫苗從一開始就可以投入使用,但這部分患者並不會得到太大幫助。
所以問題又來了。在瑞輝報告的94例病例中,有多少需要住院治療,或是涉及嚴重的危及生命的病例?
該公司在新聞發布會上並沒有說明,當他們的試驗出現164個陽性病例時,他們仍然沒有說明。
這是因為,這種“任何人都可以成為病例”的疫苗研究,試驗結果並不能證明疫苗對那些重度患者有效。
馬上,輝瑞疫苗就要批量使用了,Stockman擔心,當明年6月,疫苗被廣泛分發後,接種者將不再是輝瑞目前研究的88人,而是數以千萬計的人時,如果疫苗對嚴重病例不起作用,甚至有報導稱接種疫苗的人中有幾百人死亡或住院,那麼可能會引起恐慌。
最後他提到:
“我們正處於一場經濟危機的風口浪尖,這場危機可能會摧毀我們之前所擁有的一切,而大多數人都沒有做好迎接即將到來的危機的準備。”
責任編輯:郭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