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球股票市值首次突破100萬億美元!泡沫風險超預期集聚,黃金避險價值料再凸顯
12月7日,市場分析師Tyler Durden稱,全球股票總市值本月創下100萬億美元最高紀錄,專家預測各國股市之後還能繼續漲。但是,實際的全球經濟復甦情況並不能支撐這樣的樂觀預測。實際上,市場盲目看漲存在諸多風險。
全球股市市值創100萬億美元最高紀錄,專家預測還能繼續漲
目前全球股票市場的市值已高達100萬億美元,這是歷史上從未出現的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底全球的GDP也只有85萬億美元而已。2020年全球股市的市值出現飆升,但GDP卻沒有。
有趣的一點是,全球債券市場價值超過66萬億美元,也達到了創紀錄的高位。這意味著,自3月份以來,14萬億美元的額外流動性提升了全球債券和股市的市值,分別增加了10萬億美元和40萬億美元左右。
(122, 0.12, 0.10%)
這樣的預測具有諷刺意味,因為正如摩根大通的Daniel Lacalle先前所詳述的那樣,在過去的20年裡,在經濟復甦的初期,美國的股市還沒有創下這樣的高位。
貪婪與恐懼指數也顯示出極端樂觀的情緒,而反映衍生品對不斷上漲的市場敞口的看跌比率也處於多年高位。與此同時,全球負收益債券的數量已經上升到近18萬億美元。
許多因素解釋了市場的這種樂觀程度。有關疫苗的消息和對經濟迅速復甦的估計,加速了投資者做多的步伐。
全球經濟復甦預期不容樂觀,風險情緒升溫並不合理
然而,市場分析師Tyler Durden表示,必須記住的一點是,所有對2021年的預估都沒有考慮疫情,許多人所希望的經濟快速復蘇,也還並沒有真正轉到來,而且在某種程度上也不能證明,市場風險情緒大幅升溫是合理的。
經合組織在12月4日發布了2021年經濟增長的最新估計,與最樂觀的投資者所希望的相反,該組織沒有上調其對主要經濟體的估計。標普全球(S&P Global)發布的2021年展望也出現了同樣的情況。
最近的宏觀經濟數據並沒有加強全球經濟強勁復甦的希望。歐元區製造業和服務業PMI顯示,歐元區服務業深度收縮,製造業呈現走弱趨勢,新訂單和就業崗位甚至在11月份也出現疲軟態勢。
美國經濟公佈了更強勁的數據,但就業放緩的現象令人擔憂。美國11月製造業和服務業仍在擴張,但增加的就業崗位還不到10月的三分之一。此外,美國11月勞動參與率微跌至61.5%,失業率的下降到6.7%,主要是因為市場擔憂美國實施新一輪疫情限制措施,拜登上台後增加稅收,且美國就業市場僵化。
相關經濟活動指數也顯示,就連10月份出人意料地表現出積極表現的經濟體,經濟也出現了重大放緩。
市場盲目看漲存在諸多風險
那麼,市場為何如此看漲?全球央行在這種狂熱的冒險情緒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主要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已飆升至逾20萬億美元,歐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目前已超過歐元區GDP的61%,美聯儲也超過了34%。
大量投資者忽視了宏觀經濟和債務數據,增加了做多的賭注。他們認為,如果經濟數據仍然疲弱,各國央行將加大刺激計劃力度。
為什麼這很危險?各國央行之所以忽視“擴張性”政策造成的過高市場估值和資產泡沫風險,是因為它們認為,這些只是對經濟產生更廣泛、更重要影響的附帶損害。只要這些國家的整體通脹率和核心通脹率保持疲弱或低於目標水平,它們就看不到任何風險。市場分析師Tyler Durden警告,實際上還是存在更多風險的。
第一個風險是引發債務和銀行業危機。
當利率長期被人為壓低,借款人的償付能力和流動性比率惡化時,不良貸款和違約率的上升是不可避免的,儘管注入了大量流動性,公司破產的情況還是會增加。過度經營多年的風險積累,銀行業也會再次面臨危機。
第二個風險是忽視了日常商品和服務的通脹壓力。
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中產階級和低收入群體所遭受的通脹壓力比官方公佈的高出三倍。
第三個風險是在投資者中產生一種不正當的激勵,助長泡沫,在泡沫破裂時在實體經濟中產生相關的漣漪效應。
各國央行相信,資產價格上漲的風險是可控的,但我們從過去的經驗得知,這些“可控”風險很少得到管理。此外,當市場上最大的泡沫是主權債務時,民眾會以兩種方式承受風險:一是儘管經濟增長,但赤字仍在上升,因此會增加稅收;二是由於各國央行繼續利用貨幣政策壓低本國貨幣價值,導致儲蓄和工資的購買力下降。
一些投資者可能知道自己承擔了太多風險,但很大一部分人也認為風險已經消失,因為各國央行將繼續實施刺激措施,而這確實是個問題。過多的債務和過多的風險並不是無關緊要的因素,它們意味著更低的經濟增長、更弱的生產率。2018年就曾出現過這樣的情況。
市場分析師Tyler Durden警告,各國央行不能繼續忽視主權債券估值的瘋狂和市場集中化的風險。低通脹不是以更大力度實施錯誤政策的藉口。政府不可能因為成本低廉而陷入盲目增加債務的反常刺激。
現在應該明白,經濟復甦不會來自更大的赤字支出和寬鬆的貨幣政策,而是來自謹慎的投資和儲蓄。
需求方面的政策在這次和上次危機中都失敗了。
世界需要更多的供給側政策,更少的需求側政策
。這對每個人都很重要,因為2020年這幾個月過度樂觀情緒的爆發可能會帶來糟糕的結局,不僅對市場,對已經癱瘓的實體經濟也是如此。
標普500指數日線圖
而在股市泡沫風險已經抬頭,同時各國央行的寬鬆措施正導致各國貨幣的實際購買力不斷縮水的背景下,比起股市的狂熱,一些投資者已經開始未雨綢繆謀劃第二戰場。多家機構都預測,國際黃金價格將在2021年初重入上行通道,未來一年內最多可能上漲至2300美元/盎司。而作為黃金替代物的數字貨幣市場,也正在成為過剩市場流動性的另一去向,並與全球股市的狂熱相映成輝。
責任編輯:張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