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一輪「風暴」或將來臨,美股已「搖搖欲墜」?
來源:美股研究社
感恩節到了,但這一年似乎讓投資界沒什麼值得感激的。儘管廣受關注的標準普爾500指數已經收復了所有熊市損失,並創下新高,但大多數企業距離公共衛生事件爆發前的水平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投資者應該問的一個大問題是,「標準普爾500指數真的值得估值在歷史最高水平或接近歷史最高水平嗎?」即使有可能出現多種疫苗,這個問題的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或許更好的問題是:「誰為股市崩盤做好了準備?」
我知道你可能在想什麼:「又來了更多關於世界末日的胡言亂語。」或者也許你只是微微翻了個白眼。但毫無疑問,未來幾個月失望情緒的催化劑已經到位。
疫苗可能是今年3月以來華爾街最大的希望來源,但同時也是最大的威脅。本月初,我們從中期分析得知,Moderna(MRNA.US)疫苗候選株MRNA -1273的疫苗有效性為94.5%。在Moderna公佈其結果的前一周,輝瑞公司(PFE.US)和BioNTech(BNTX.US)透露了他們的疫苗BNT162b2。更新的中期分析顯示,疫苗的有效性為95%。
但儘管有這些積極的數據,仍然有很多相關的信息是我們不知道。例如,我們不知道這些疫苗對一般病人的作用時間,也不知道這些疫苗對高危人群的效果如何。
此外,還有潛在的分配挑戰。輝瑞/BioNTech的疫苗需要保持在100華氏度以下,這比美國的任何疫苗都要低。藥店和醫生的辦公室根本沒有在這種溫度下運行的冰櫃。從好的方面來看,Moderna的疫苗沒有嚴重的溫度限制。
此外,疫苗的可用性並不意味著治愈。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9月份的一項調查顯示,如果現在就可以接種的話,只有51%的被調查美國人願意接種疫苗。這比5月份調查顯示的72%的人願意接種的數據要低。這些選擇不接種疫苗,或寧願等待幾個月以確保疫苗對更多人的安全性的頑固分子,可能會使傳播持續下去,並延長經濟復甦的時間。
關鍵是,股票市場將疫苗的開發、分銷和吸收定價為順利進行。不幸的是,阻礙也是意料之中的。
儘管投資公司會告訴你,過去的表現不能保證未來的結果,但歷史總是會在華爾街重演。歷史數據告訴我們,股市崩盤或調整在短期內可能不可避免。
自1960年以來,標準普爾500指數已經經歷了9次熊市(即至少下跌20%),其中包括2020年3月的最近一次熊市。市場分析公司Yardeni Research的數據顯示,在此前8次熊市觸底后的3年裡,標普500指數總共經歷了13次下行調整,幅度在10%至19.9%之間。換句話說,從熊市底部反彈的每一次都有一兩次相當大的下跌,而這些崩潰或調整往往發生在3年大關上升之前。
如果把鏡頭擴大到熊市底部的反彈之外,你就會看到崩潰和調整是多麼常見。
自1950年初以來,標準普爾500指數已經經歷了38次至少10%的調整,或者說每1.84年一次。此外,自2010年初以來,標普500指數有15次修正幅度至少為5.8%。每8.7個月一次。
歷史永遠無法準確預測市場崩盤何時發生,會持續多久,或調整幅度有多劇烈。不過,這確實表明,投資者情緒在華爾街發生轉變是多麼尋常。由於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波動率指數仍遠高於正常水平,未來幾個月市場情緒不需要太大變化。
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是,目前的股票價格處於歷史高位。截至11月20日,標準普爾500指數的Shiller市盈率為32.43。Shiller市盈率是根據過去10年經通脹因素調整后的平均收益計算的。在某種背景下,過去150年Shiller市盈率平均為16.8倍。
一方面,過去25年裡,較高的Shiller市盈率在某種程度上已成為常態。人們對信息的獲取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多虧了互聯網!),而且歷史上的低貸款利率使得高增長的公司有能力將廉價的資本投入工作。股票蓬勃發展的條件當然已經成熟。
另一方面,大流行可能會使國內和全球經濟增長前景再停滯一年,甚至更久。作為美國經濟支柱的金融類股,在利息收入下降和貸款違約率上升的重壓下,可能會舉步維艱。零售商和其他服務型行業也將面臨重大挑戰。
在我看來,無論華爾街選擇哪條道路,股市都可能走向短期崩盤或修正。如果投資者堅持持有高增長但價格昂貴的科技股,最終回歸正常可能會導致銷售增長放緩,並降低過高的期望。但如果投資者選擇轉投價值股,這些增長較慢的公司將無法承受估值過高的重壓。
現實是,股市再次崩盤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