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艾琳
美國聯準會會放緩加息,還是繼續強勢加息75個基點(BP)?這是近期全球交易員都在關注的焦點。
北京時間週五(26日)晚間10點,美國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將在傑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期間發表主旨演講,該會議被稱為「央行行長的達沃斯論壇」,為期3天的年會主題為「重新評估經濟和政策所受的制約」,來自40多個國家的140位央行行長、諾貝爾獎獲得者和頂級學者將齊聚一堂。
對美國聯準會政策預測最為精準的高盛美國首席經濟學家哈哲思(Jan Hatzius)最新表示,鮑威爾屆時預計將重申此前放緩加息的論調,美國聯準會將在9月加息50BP,在11月和12月加息25BP。儘管高盛不否認其3.25%~3.5%的最終利率預期存在上行風險,但如果美國聯準會有需要進一步收緊,預計更願意從9月開始多次加息50BP,而非一次性加息75BP。
美國聯準會會否放緩加息節奏?
多位美國聯準會官員近期做出鷹派表態,似乎在為鮑威爾的發言進行鋪墊,這也一度導致美股劇烈回呼。
例如,上週四(18日),聖路易斯聯準會主席布拉德(James Bullard)和舊金山市聯準會主席戴利(Mary Daly)提及進一步加息的必要性,他們的言論表明,9月有可能連續第三次加息75BP。堪薩斯城聯準會主席喬治(Esther George)也表示,不會停止收緊政策,直到他們「完全相信」通膨正在回落。
由於美國7月CPI同比漲幅(8.5%)低於預期,引發了市場對通膨見頂的預期,9月加息75BP的預期降溫,也導致美元指數一度回落到106之下,美股大漲。隨後公佈的PPI資料傳達了類似訊號,7月PPI同比上升9.8%(預期10.4%,前值11.3%)。
目前,經歷了一輪近15%熊市反彈的標普500指數已從4300點附近回落至4100點區間,讓投資者摸不著方向。本週他們的目光聚焦在全球央行年會上,年會歷來被視為美國聯準會官員釋放政策變化訊號的重要會議。
FXTM富拓高級研究分析師奧圖努加(Lukman Otunuga)對記者表示,在美國聯準會不再提供具體前瞻指引、逐次會議制定貨幣政策的情況下(7月時美國聯準會的說法),此次會議傳遞出的資訊尤為重要。「近期,美元勢如破竹地突破了若干關鍵水平,需要關注的是,市場是否已經在為鮑威爾發表強硬言論做準備,或者僅僅是因為夏季行情,市場交投清淡凸顯美元長期升值趨勢?」
投行的預期也出現分歧。摩根大通預計,9月美國聯準會將加息75BP。高盛則預計,9月大機率加息50BP,且鮑威爾也將延續7月議息會議時放緩加息的論調。「他可能會通過強調美國聯準會仍致力於降低通膨,以及政策決定將取決於即將出爐的資料來平衡這一資訊。」哈哲思稱。高盛是自去年以來對美國聯準會加息路徑判斷最精準的投行之一。
鮑威爾在7月開會時提及,7月75BP的加息幅度「異常之大」,隨著政策收緊,放緩加息步伐可能是合適的。他還稱,加息的全面影響尚未顯現。美國聯準會實現供需平衡目標的方式並非通過引發經濟衰退,而是將經濟增速降至潛在增速之下。
「自7月會議以來,低於預期的CPI和PPI資料也應該會讓美國聯準會更放心地推進其放緩加息的計劃。我們繼續預期美國聯準會將在9月放慢加息步伐至50BP,在11月和12月進一步放慢加息步伐至25BP。」哈哲思表示。
國際油價現利好因素
租金、工資上升等壓力導致美國的通膨居高不下,而油價也是一個關鍵變數。近兩個月來,大宗商品價格回落讓全球央行都鬆了一口氣。
近期美國和伊朗接近恢復核協議的消息,導致油價一度在周初下跌,WTI原油在週一(22日)上午下挫4美元至86.26美元/桶的低點。但就在數小時後,OPEC+新任負責人表示,OPEC+目前正面臨剩餘產能不足的普遍困擾。油價因此調頭向上,WTI原油收復所有失地,報在90.44美元/桶附近。還有OPEC+官員表示,如果全球經濟衰退,則支援減產。截至北京時間25日18:50,WTI原油報94.67美元/桶,布倫特原油報101.19美元/桶。
「OPEC+官員有關可能減產的評論,目前的作用勝過對經濟衰退的擔憂,WTI因此走高。後市能夠延續漲勢嗎?如果可以守住下降楔形的上軌(92美元附近),油價或具備充分的上行空間。」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佩裡(Joe Perry)對記者表示。
高盛表示,如果伊朗和美國達成協議,可以預期伊朗石油產量將在目前270萬桶/天的基礎上增加100萬桶/天,儘管任何協議的實施都可能有一個階段,最早要到2023年第一季度才可能恢復生產。「但如果伊朗恢復供應,我們對2023年布倫特原油價格的預測將從125美元/桶下降5~10美元/桶。」
未來油價如何變化,將決定通膨能否真的放緩。目前歐盟國家每天通過海運進口約120萬桶俄羅斯原油,進口量為俄烏衝突前的2/3,但今年12月生效的新制裁將進一步限制對俄羅斯能源的進口,而伊朗此時回歸可能恰好能幫助填補這一缺口。
媒體報導稱,目前美國已完成對歐盟提出的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草案「最終文字」和伊朗方面答覆的審閱,並已將美方答覆提交給歐盟。這份「最終文字」包括釋放數十億美元被凍結的伊朗資金和石油出口的條款,以換取伊朗方面縮減其核計劃,新協議將在兩個60天內分四個階段進行。
人民幣承壓、A股震盪
美國聯準會政策變化也將深度影響中國市場。目前的共識認為,無論鮑威爾如何表態,強美元短期難以走弱,而人民幣短期仍面臨一定壓力。
截至北京時間25日19:10,美元/離岸人民幣報6.8578,美元指數報108.3。近兩週,美元指數勢如破竹,時隔一個多月後再度於23日突破了109的近20年新高。而從上週中國央行政策利率意外下調之後,橫盤許久的人民幣匯率也跌破了6.8阻力位,邁向6.9關口,兩週跌幅逼近1500點。
某國有大行外匯交易員日前對記者表示,貶值主要來源於降息和社融等經濟資料的影響。「離岸人民幣貶值幅度一度更大,境外貶值壓力更多是交易出來的,而境內實需更多,在人民幣貶值後,結匯的數量亦不小。」第一財經在上週初報導,有外匯交易員表示,境內流動性異常寬鬆,近期經濟資料較為疲軟,人民幣貶值壓力客觀存在。但如果外貿資料未來仍能維持7月前的強勁態勢,或能對沖這一壓力,使得人民幣繼續在目前的點位附近橫盤。目前外資行對於美元/人民幣的年底點位預測大都在6.7~6.95之間。
G10貨幣的疲軟也推動美元指數走高。其中,歐元的走軟無疑作用最大,畢竟歐元在美元指數中的佔比近60%。截至北京時間25日19:10,歐元對美元報0.9989,本週持續跌破1:1的平價。7月歐元區年度通膨率漲至8.9%的歷史高位,較6月的8.6%繼續上行,其中能源通膨達39.7%。雖然這可能加大歐洲央行在9月再次加息的壓力,但因為投資者更加擔心經濟衰退的風險,所以未能提振歐元。
除了歐元,英鎊也對美元下挫。日元更是疲軟。
而受財報季和市場情緒的擾動,A股近期存在一定的調整壓力。週二(23日)晚間,小鵬汽車在其二季度業績發佈會上對三季度銷量的指引大幅低於市場預期,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業績預期也帶來一定影響。景氣賽道的標竿企業對所處產業的趨勢判斷,可能影響投資者對於相關產業鏈的增長預期。
不過,部分機構仍持有積極觀點。例如,摩根大通近期仍重申超配A股,原因在於,中國貨幣供應量正在上升,信貸脈衝正在改善。這在歷史上一直是中國經濟活動勢頭的關鍵。為了穩經濟,可能會有更多的政策刺激。摩根大通經濟學家預計,在近期降息和退稅的基礎上,政府將在第三季度加快刺激措施,以提振基礎設施固定資產投資;中國的通膨壓力遠低於歐美國家,這為中國出台更多刺激措施提供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