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唯一投資理財教育平台、國際金融資訊整合網,提供最完整的財經訊息、國際金融資訊給您。
立即訂閱今週刊~啟富達學員獨享『紙本每期只要48元, 電子每期只要29元』
啟富達官網搬家了!
 
財經快訊
小心!全球多國可能陷入前所未見的“充分就業式衰退”怪圈……
日期
2022-08-09
2022年08月08日 16:47 財聯社
 

財聯社8月8日訊(編輯 瀟湘)從德國到美國再到紐西蘭,眾多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增速正在放緩乃至陷入萎縮,然而與此同時,勞動力市場卻仍處於歷史上罕見的緊張狀態下。 這令越來越多的海外財經媒體和知名大V,近來紛紛開始提及一個詞——“充分就業式衰退”(jobful recession)!

許多人或許會對這個詞感到陌生,但其實很好理解:它與2008年金融危機後所出現的“失業型復甦”(jobless recovery)現象互為對應,含義相反。

“失業式復甦”是指金融危機後美國經濟出現復甦和增長勢頭的同時,失業率卻達歷年來最高的經濟現象。

例如,2009年11月,美國勞工部發佈數據顯示,2009年10月份失業率驟升至10.2%,達到了1983年4月以來最高水準。 而與此同時,商務部公佈2009年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3.5%,美國經濟在連續四個季度萎縮後首次出現復甦跡象。

相信近幾周來,關注著美國經濟資料的投資者不難發現:上述09年的情況,不就恰恰與當前美國經濟的現狀完全相反嗎?

美國勞工部上週五公佈的數據顯示,7月份新增非農就業人數達到了52.8萬人,為五個月來最大增幅。 失業率則超預期下降0.1個百分點至3.5%,追平50年低點。 而在就業指標紅紅火火的同時,美國經濟卻陷入了連續兩個季度滑坡的「技術性衰退」之中:美國二季度GDP季調環比折年率下降0.9%,為連續第二個季度環比負增長。

顯然,用“就業式衰退”這一與“失業型復甦”相對應的字眼來解釋這一現象,可謂極為貼切......

奧肯定律“再度被打破

毫無疑問的是,金融危機後出現「失業型復甦」的情況本身就很罕見,而眼下所面臨的潛在「充分就業式衰退」場景,在美國更是幾乎前所未遇!

經濟學領域常常認為,一國失業率和經濟增長之間,通常會呈現出一種可預測的負相關性,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奧肯定律”——以耶魯大學經濟學家亞瑟·奧肯命名。

他在1962年首次提出了這一定律。 該定律論證了失業率與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二者呈反方向變化的關係——即高經濟增長率會使失業率降低,低增長率則會提高失業率。

奧肯定律認為,失業率與國民生產總值缺口之間的比率是1:2,即失業率每增加1%,則實際國民生產總值會減少2%左右。 在此後的數十年裡,奧肯定律在全球範圍內得到了普遍的認同。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經濟先後經歷了12輪衰退,而幾乎每一輪經濟衰退也都大致符合奧肯定律。 衰退期無一例外呈現出了兩個特徵:GDP萎縮和失業率上升。

根據統計,二戰後美國經歷的所有12次經濟衰退中,失業率每次都會增加——少則上升1.9個百分點(1960年和1961年),多則激增11.2個百分點(2020年疫情後)。 失業率上升的中位數達到了3.5個百分點。 同時,在這些經濟衰退經歷中,美國沒有任何一次最終能以低於6.1%的失業率結束衰退期。

反常現象不光光存在於美國

就目前而言,美國GDP和失業率同步下降的現象,只可能存在兩個結果:

要麼就是美國經濟確實並未陷入衰退:連續兩個季度GDP的負增長只是暫時的;

要麼就證實了:美國正經歷著一輪前所未遇的衰退期——經濟陷入萎縮,就業市場卻依然緊張。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眼下美國經濟和就業市場呈現出的反差最具代表性,但這一現象其實並不只有美國獨有,全世界範圍內不少主要經濟體幾乎都普遍存在!

在德國,經濟增長在截至6月份的三個月里停滯不前,由於能源供應枯竭,該國面臨著迫在眉睫的衰退風險。 但是,該國失業率卻仍然接近40年來的最低水平,幾乎一半德國公司表示,工人短缺阻礙了生產經營活動。

此外,紐西蘭經濟在今年前三個月也出現萎縮,但該國3.3%的失業率仍接近幾十年來的最低水準。

儘管目前來看,這種二元對立的反常現象不太可能會長期持續下去:各國央行正通過激進加息來遏制高通脹,這遲早會削弱工作力需求。 英國央行上週四將政策利率上調了50個基點至1.75%,並預計漫長的衰退期可能會將該國失業率從目前的3.8%推高至5.5%,這一水準將與疫情前的低點相當。

不過,從率先經歷過這種情況的國家來看,未來幾年緩慢的經濟增長確實很有可能會更多地與超低失業率同時出現。

過去30年來,日本經濟增長率一直很低乃至常常為負——平均為0.8%,但失業率從未超過5.5%。 自2010年以來更是一直穩步下降,目前為2.6%,接近疫情前2.2%的低點。

緣何會出現「充分就業式衰退」?

對於上述經濟和就業領域反常現象的原因,經濟學家表示,可能與人口老齡化和移民相對較少,導致勞動力市場緊張有關,這些現象在疫情期間的發達經濟體中已變得更加明顯。

隨著各國政府限制入境以防止新冠病毒及其亞變體傳播,發達經濟體的移民速度已經放緩。 各國政府的官方數據顯示,在紐西蘭持工作簽證入境的人數,已從截至2019年6月一年裡的約24萬人,減少到截至2021年6月時的僅5000人。

在美國,移民數量的放緩始於2017年,當時特朗普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政策,遏制非法和合法移民的入關。 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顯示,每年的移民凈流入數量已從2015-16年的100多萬下降到了2020-21年的25萬左右。

與此同時,許多年齡較大的群體為避免接觸感染新冠病毒,在疫情爆發後退出了工作力大軍,一些年輕人則辭職去照顧孩子或照顧家人,也令勞動力市場變得更為緊張。

根據美國勞工局的定義,過去四周內積極尋找工作的無業群體為(U3)失業人口,失業人口與就業人口之和為工作力人口。 從某種意義上說,失業率的下降本身並不意味著勞動人口真的出現大幅增加,因為許多無意尋找工作的群體並未被歸於統計中。

自2020年2月疫情爆發以來,美國工作力人口仍累計減少了約50萬人。 同期,德國的工作力減少了約35萬人,英國則減少了約55萬人。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教授Laurence Ball表示,這些現象可能預示著,奧肯定律可能會因職工每小時產出和勞動力增長等因素發生變化。 如果勞動者和求職者減少,即使經濟增長緩慢,勞動力市場也會持續緊張。

目前,儘管有跡象表明,隨著疫苗降低了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患上嚴重疾病或死亡的風險,許多人已經重返工作力大軍,移民活動也已經有所恢復,失業率可能將開始更多地對經濟產出的變化做出反應。

然而,其他因素的持續時間可能更為漫長——美國的老年人尚未重返工作崗位:65歲及以上勞動者的勞動參與率已從2020年初的26%降至23%左右。 未來十年,迅速老齡化的德國和義大利預計將有數百萬工人退休,這意味著工作力短缺將持續下去。

這種種一切都預示著,如果全球多國經濟衰退的猜測真的成立,人們很可能就將陷入前所未見的“充分就業式衰退”怪圈。 高通脹、低失業率、負經濟增長的組合,很可能令各國間的貧富差距被進一步拉大......

責任編輯:趙思遠

 

 
 
 
Copyright © 2008 啟富達國際(股)公司_推薦如何投資理財課程 版權所有   電話:02-2703-2053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26號4樓之3   E-mail:cfd.wma@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