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見聞 朱雪瑩
市場充分定價+同行提速前進+衰退陰霾逼近=動搖“強美元”根基。
屢次刷新數十年新高的通脹「高燒」,促使美聯儲在加息道路上快速前進。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大量資本因此快速流向美國,助推美元指數(106.1910-0.2640, -0.25%, )在今年上漲超10%,在本月更是二十年來首次漲破109。
然而美元指數的急劇上行,對於不少發展中國家來說,幾乎帶來了「災難性」後果。
從斯裡蘭卡到阿根廷,美元大幅升值已經使得以美元計價的債務成為重擔,高昂的償還成本讓這些國家難以承受。
根據IIF的數據,截至第一季度,阿根廷,烏克蘭和哥倫比亞政府發行的以美元計價的債務占其GDP的比重均超過20%,而只有少數的亞洲和歐洲國家的的這一數字低於2%。
而對於像智利這種,沒有沉重美元債負擔的新興市場,美元升值也造成以美元計價的食品和能源價格上漲,抬高了當地通脹水準。 而由於通脹水準上升和智利比索貶值,智利中央銀行在過去一年內9次加息,如今正在部署其外匯儲備以支援本幣匯率。
與此同時,發達國家市場也難逃衝擊。 歐元(1.02130.0014, 0.14%, )兌美元一度跌破平價,日元更是成為全球表現最差的發達國家貨幣。
“強美元”在全球掀起腥風血雨,人人自危。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按照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和政治學教授Barry Eichengreen的說法,這種美元“超強格局”的根基可能會有所動搖。
市場充分定價+同行提速前進+衰退陰霾逼近=動搖“強美元”根基
媒體稱,Eichengreende認為,首先美聯儲的連番加息操作,已經讓市場對後續舉措有所預期,因此即使是額外的加息決定也沒有更多理由讓美元繼續走高。
其次,全球主要央媽正在提速前進。
包括加拿大、菲律賓、新加坡、紐西蘭和韓國在內的多國央行都已經踏上了緊縮之路。 另外,雖然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前進步伐相對較慢,前者是考慮到複雜的內部債市局勢,後者是認為低迷通脹尚未解決所以不想放棄寬鬆立場,但是他們也都在緊縮政策方面表現出了更強烈意願。
隨著高企通脹迫在眉睫,這些國家的財政實力足以承受利率上行,各自的中央銀行至少有能力可以和美聯儲保持同步。 因此在接下來數周或者數月中,美元優勢或將出現疲軟跡象。
再者,衰退陰霾已經籠罩在美國經濟上方。
Eichengreende指出,當前美元的強勢表現是基於美聯儲將繼續加息的預期,而這種預期則是建立在美國經濟將繼續擴張的設想之上。
但是在美聯儲強勢緊縮下,增長放緩會從房地產市場逐步蔓延至零售業和商業投資。 在這種情況下,不僅美國消費會受到衝擊,通脹也會出現回落,因此Eichengreende認為美聯儲想繼續緊縮週期的想法是非常愚蠢的,屆時“強美元”也就成為“無源之水”。
回顧1970年代,時任美聯儲主席沃爾克面對經濟衰退依舊堅持加息,助推美元匯率節節攀升,但當時的背景是大通脹多年來持續居高不下。
相比之下,現在的情況有所不同,幾乎沒有出現相似通脹慣性的跡象。
因此,如果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均出現走軟,美聯儲將暫停緊縮步伐,屆時美元可能也就“漲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