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官員透露,該組織將在本月下一次審議更新中“大幅”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 目前,儘管各國正努力應對日益惡化的風險,但可供選擇的選項越來越少。
IMF戰略、政策和審查主任塞拉·帕扎巴西奧格魯 (Ceyla Pazarbasioglu)周日在印尼巴厘島的一個小組會議上表示,食品和能源價格飆升、新興市場的資金流入放緩、持續反覆的新冠疫情限制措施,使政策制定者面臨十分嚴峻的挑戰。 他說:「衝擊接踵而至,實實在在地對全球經濟造成威脅。 ”
她在20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週六結束會議後發表講話,強調了協調全球應對通脹飆升和經濟衰退擔憂的難度。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其4月份的報告中已經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俄烏衝突前的4.4%下調至3.6%。 上周IMF還下調了今明兩年美國的經濟增長預測。
新冠疫情導致了供應鏈瓶頸,而俄烏衝突使情況變得更糟,食品、化肥和能源等商品價格飆升。 各國央行對此也束手無策,面對供應問題導致的價格上漲,很難找到正確的應對措施。
國際清算銀行研究主管HyunSongShin在同一小組中表示:「我們認為這仍然軟著陸是一條可行的道路,但肯定不是一條很容易的道路,如果央行採取快速果斷的貨幣政策,對通脹做出提前反應,這更有利於軟著陸。 ”
注:經濟軟著陸是一個經濟學術語。 當國民經濟的運行經過一段過度擴張之後,超出了其潛在增長能力,打破了正常的均衡,於是經濟增長率將回落。 “軟著陸”即是一種回落方式。
上週五,IMF總裁克裡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表示,全球利率可能會持續上升。 到2023年,各國央行採取的行動將使高漲的價格回落。
儘管近幾個月來,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雖然顯現出趨於平穩並開始下滑的趨勢,但格奧爾基耶娃表示,油價下跌是對經濟衰退風險作出的反應,不一定代表通脹已經得到抑制。
當時,格奧爾基耶娃在巴厘島舉行的20國集團會議上說道:「各國央行正在加緊控制通脹,這是當務之急。 控制通脹的政策必須穩步前進,直到通脹預期明顯保持穩定。 但目前通脹仍然處於上升的態勢,我們必須給它降降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