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開年是近幾十年來美股市場最差的開局之一,投資者已經為未來的經濟風暴做好了準備,但經濟衰退風險及背後的原因是否已完全顯現仍然未知。
美股下跌的背景
今年美股已累計下跌15-20%,源於美聯儲加息以應對疫情后不斷飆升的通脹率,且烏俄戰爭導致相關能源和食品價格飆升,又進一步推升了通脹,並引發了家庭收入和企業獲利率降低的趨勢。
疫情也造成了相應的供應鏈問題以及晶元短缺。
此外,雖然北半球進入夏季,可能會緩解當前的能源壓力,但如果俄羅斯切斷天然氣供應,歐洲今年冬季的能源形勢依然前景不明。
經濟學家警告稱,全球經濟衰退即將來臨,儘管世界多國經濟正因重新開放得到短暫緩解,但長期來看情況依舊不容樂觀。
目前市場對貨幣政策爭論的焦點在於,美聯儲和其他央行是否會認為有必要通過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來故意減緩經濟發展以打壓通脹,或者在這些央行加息至中性利率之前,經濟是否就已經崩潰了。
本周,世界銀行行長大衛·瑪律帕斯表示擔心,稱全球經濟將出現有史以來最糟的情況,並表示現在很難看出全球能避免經濟衰退。 華盛頓國際金融研究所將今年的世界經濟增長預期減半至2.3%,並表示全球經濟衰退風險正在上升。 德意志銀行和富國銀行(45.890.29, 0.64%, )等銀行現在預測,美國將在未來12-18個月的某個時候出現經濟衰退,而歐洲將於今年開始。
經濟數據正變得意外糟糕,且目前油價較去年秋天上漲了50%,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是去年11月的2倍多,已接近3%。 在抵押貸款利率上升和原材料成本飆升的重壓下,美國房地產市場岌岌可危。
因此綜合多方面因素,美股大幅下跌是有充分根據的,但市場仍需警惕是否已找到全部原因。
盈利預期過度樂觀引擔憂
今年,與利率相關性較高的科技股板塊大幅下跌並回歸疫情前夕水準,但仍然高於30年平均價格。 納斯達克(12131.1311390.48, 3.33%, )指數迄今下跌25%。
儘管許多科技、數位和主營訂閱業務的公司以及那些面臨中國晶元供應短缺,歐洲能源供給不足的企業前景黯淡,但關於這些公司的全年總收益預測幾乎沒有被下調。 自1月份以來,在經歷市場衝擊和加息之後,標普500指數全年盈利增長預測實際增加了一個百分點以上,2023年的預測僅下降10%。
在市場擔憂經濟衰退時,企業盈利預測卻未被下調,不禁令人擔憂這是否會成為未來引發美股下跌的另一個“雷”。 上周沃爾瑪(128.482.48, 1.97%, )和塔吉特(167.143.94, 2.41%, )等零售股因公佈疲軟的一季度財報和業績指引,不僅帶崩了零售股板塊,還帶崩了整個美股大盤;本周Snap(15.580.77, 5.20%, )發出業績預警后,美股再度暴跌。 可見企業的業績狀況目前對美股走勢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本月,摩根士丹利(86.451.45, 1.71%, )表示,第二季度財報季的收益預測如果因經濟衰退恐慌情緒而被下調,股價走勢會依舊不明朗。 “熊市反彈”可能會發生,但標普500指數也可能再次下跌15-20%。
而一直唱多美股的摩根大通(131.271.83, 1.41%, )則堅稱,從中期來看,股市“風險回報”依然樂觀,美聯儲正放緩收緊貨幣政策的步伐,美元匯率攀升,這讓我們有理由相信最糟糕的情況已經過去。
儘管許多資產管理公司似乎認為美國經濟軟著陸仍有可能實現,但依舊在股票市場上保持中立態度。 DWS首席投資官Stefan Kreuzkamp稱,依舊對股市保持樂觀,但是投資風險不會繼續升級的相關條件包括:美國和歐洲經濟不會衰退, 以及美聯儲能設法控制通脹且不會過度抑制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