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5月7日訊(編輯 黃君芝)在最近這波全球風險資產拋售潮中,標普500指數在今年前四個月創下自1939年以來的最糟糕表現,但這種“歷史性崩盤”還尚未結束。 根據美國銀行(37.45-0.09, -0.24%, )的數據,全球市場的拋售潮將繼續下去。
美銀策略師邁克爾•哈特尼特(Michael Hartnett)團隊在一份報告中寫道,「基準情形仍是股市繼續下跌,而美債收益率尚未觸及高點。 ”
美國銀行援引EPFR Global截至周三的數據稱,在美聯儲會議前一周,所有資產類別均出現資金流出,其中房地產板塊出現了創紀錄的22億美元資金外流,投資者紛紛湧入美國國債等避險資產。
投資者出於對通脹高企、激進加息和經濟放緩的擔憂,近期正在大舉拋售,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12144.6619-173.03, -1.40%, ) 100指數週四暴跌5.1%,創2020年9月以來最大跌幅,今年迄今的跌幅已達23.08%。 而歐洲方面,倫敦股市週五(5月6日)上午亦出現下跌,表明拋售可能仍將持續。
Hartnett還指出,近期的拋售表明,市場反應明顯過激,這不是“恐慌”,而是近於“癱瘓”。 拋售也表明,市場在通脹上升和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正重新對資產進行定價。
“'衰退衝擊'的價格反應得太快了。 強於預期的上半年經濟數據,正導致市場需更長時間來消化更兇猛的通脹及利率衝擊,“他寫道。
不過,Hartnett指出,自2021年1月以來,流入標準普爾500指數的1.1萬億美元資金的平均入市點位為4,274點,這意味著投資者目“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處於虧損狀態。
截至週五美股收盤,標普500指數跌0.57%,報4,123.34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