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爾街見聞
OPEC+堅持認為自己不應為地緣政治衝突引發的供應中斷負責,而且更擔心疫情複燃帶來的需求疲軟,並堅稱“供需基本面和前景均基本平衡”,完全沒有討論西方對俄制裁。 但華爾街擔心OPEC+無法實現增產目標,外加歐美等消費國即將進入「搶油大戰」,油價只會越走越高。
5月5日週三,在OPEC+堅持下個月小幅增產、據傳美國政府要在秋季買油補充緊急石油儲備,以及歐盟最遲下週一就年底前逐步禁運俄石油達成協定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國際油價逆市走高。
美油WTI 6月期貨在OPEC+堅持小幅增產、而非超量增產的新聞後,一度升至日高111.34美元,升破111美元整數位,日內最高上行3.53美元或漲3.3%。 國際布倫特7月期貨也一度升至日高113.99美元,上逼114美元,日內最高漲3.85美元或漲3.5%。
隨後,作為風險資產一員的油價在美股崩盤跳水之際漲幅顯著收窄,美元在加息預期下走高,也令以美元計價的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承壓。
但WTI仍接近109美元或漲0.9%,布油仍站穩111美元上方或維持逾1%的漲幅。 兩種油價已連漲兩日,週三均跳漲超5美元,主要由於歐盟提議未來六個月逐步取消向俄羅斯購買原油,以及年底前取消從俄購買精鍊燃料油。
目前,WTI交投3月底以來最高,布油交投4月19日來高位。 美油回升速度更快,是因為美國能源部周四宣佈了補充石油儲備的長期計劃,第一批招標將在今年秋季進行,來補充想要打壓油價而未果、但是因此快速消耗的國內緊急石油儲備,這將令低庫存和低閑置產能的市場更加趨緊。
而令供應端更為收緊的消息,莫過於以沙特和俄羅斯為首的產油國聯盟OPEC+今日堅持小幅增產的原定計劃,決定在6月僅增產43.2萬桶/日,繼續無視以美國為首的主要石油消費國對其超量增產以打壓油價的呼籲。 決定7月產量決策的會議將在6月2日召開。
出席這場線上會議的兩名消息人士對路透社稱,與會代表完全避免討論西方對俄羅斯石油的新一輪制裁,在接近創紀錄的不到15分鐘里就匆匆結束會談、達成了協定。
OPEC+在新聞稿中稱,該聯盟認為,“持續的石油市場基本面和對前景的共識表明市場處於平衡狀態”。 他們暗示,目前油價高漲完全「不該我們背鍋」,而是供給側受到地緣政治因素的衝擊,需求端遭遇新冠疫情複燃的問題,這均不是OPEC+認為應用超量增產來回應的基本面問題。
歐佩克秘書長巴爾金多還曾在週三表示,其他產油國不可能取代俄羅斯超過700萬桶/日的出口量, “閑置產能根本不存在”,似乎在反駁美國提到的沙特和阿聯酋等OPEC大國有能力超量增產。
有數據顯示,OPEC在4月僅增產了1萬桶/日,表明該組織在按計劃提高產量方面確實存在困難。 Enverus Intelligence Research的分析師Bill Farren-Price認為,2021年中旬以來OPEC的穩步增產似乎已經失去動力,隨著對俄制裁加碼,供應風險也在上升,該組織穩定油價的能力正在消失。
南非國際銀行和財務管理集團天達(Investec)的大宗商品主管Callum Macpherson表示,OPEC+繼續認為現在的油價高漲是西方自己造成的問題,而不是它應該回應的基本面供應問題。 目前只有沙特和阿聯酋有能力大幅增加供應,但如果他們這樣做,可能會硬剛俄羅斯直接終結OPEC+。
在供應緊張和後疫情時代需求強勁的“不等式”驅動下,國際油價今年才四個月已經大漲了40%,而且主流分析師預言到夏季會繼續走高,因為供給端會收緊得更為迅猛,體現在歐洲爭奪替代資源和俄羅斯持續減產。 俄烏衝突已令油價在3月觸及139美元的2008年來最高。
由於OPEC+大部分成員國已經在以最大產能生產,分析師普遍對該聯盟能否實現逐步增產目標存在懷疑。 同時,西方對俄制裁預計即將對該國原油產量產生影響,研究機構OilX的數據顯示,俄羅斯油產已從3月的1100萬桶/日降至4月前19天的1010萬桶/日,預計還會進一步下降。
渣打銀行大宗商品研究主管Paul Horsnell便直言:「這次OPEC+石油產量政策會議似乎是在一個平行宇宙中進行的,因為他們不得不假裝俄羅斯的產量不會下跌,這種狀態總有一天難以為繼。 ”
市場數據還顯示,由於所有潛在的供應緊張要素相互疊加,石油市場持續處於現貨溢價(backwardation)的結構,即近月價格高於遠月期貨,也是一種看漲模式。
《華爾街日報》更是套用陰謀論指出,油價大漲對中東和北非主要產油國的財政收入有利,可能也是OPEC+拒絕超量增產、等待油價越漲越高的主要動力之一。
沙特政府前經濟顧問Adel Hamaizia便稱,沙特和其他石油生產國受益太多,不願在短期內改變現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周也曾稱,由於高油價,中東和北非的石油出口國今年將比預期多獲得3200億美元,核心的阿拉伯產油國今年經濟增速將高於全球其他任何主要經濟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