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編輯卞純)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週四表示,俄烏衝突正促使IMF下調對2022年和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因食品和能源價格上漲給脆弱的經濟體帶來壓力。
格奧爾基耶娃在為下週IMF和世界銀行春季會議發表的“序幕”講話中稱,IMF將下調對143個經濟體的增長預期,這些經濟體佔全球經濟產出86%,但她表示大多數國家將保持正增長。
格奧爾基耶娃此前已警告稱,俄烏衝突將拖累今年的經濟增長。她表示,這場衝突“在全球範圍內發出衝擊波”,給正努力從仍在肆虐的新冠病毒大流行中恢復的國家帶來了巨大挫折。
“簡而言之,我們正面臨一場又一場危機,”格奧爾基耶娃在華盛頓的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發表講話時稱。“從經濟角度來看,增長下降通脹上升。而從人類角度來看,人們收入下降,困難增加了。”
IMF將於下週二發布新的經濟預測。該機構預計,目前對許多經濟體來說是“明確而現實的危險”的通脹,維持高位的時間將比此前預期的更長。
格奧爾基耶娃沒有給出具體的全球增長目標,但她此前曾表示,該目標將低於IMF在1月份預測的4.4%。由於疫情造成的供應鏈持續中斷,1月預測已經下修了0.5個百分點。
“自那以來,經濟前景明顯惡化,主要原因是衝突及其影響,通脹、金融緊縮、以及亞洲頻繁的大範圍封鎖——導致全球供應鏈出現新的瓶頸——也在給經濟活動帶來壓力。”她表示。
全球經濟分裂威脅
格奧爾基耶娃還警告稱,一個重大的新問題是,全球經濟可能會分裂成不同的地緣政治集團,具有不同的貿易和技術標準、支付系統和儲備貨幣。
同樣,美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週三也對全球經濟兩極分化表示擔憂,一邊是美國及其盟友,另一邊是其他經濟體。
格奧爾基耶娃稱,這種分裂是對二戰後由美國主導的經濟秩序的最大威脅,該秩序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World Bank)和其它機構管理。
“這種結構性轉變將導致痛苦的調整成本。供應鏈、研發和生產網絡將被破壞,需要重建。”她稱。“貧窮國家和窮人將首當其沖地受到這些混亂的影響。”
她稱,這種轉變已經損害了世界共同努力解決烏克蘭衝突和COVID-19危機的能力,並有可能破壞在氣候變化和其它挑戰方面的合作。
格奧爾基耶娃稱,由於來自烏克蘭、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糧食和化肥供應中斷,糧食不安全是一個“嚴重關切”,給最弱的國家帶來壓力。如果不就加強糧食供應的多邊計劃採取行動,許多國家將面臨更多飢餓、貧困和社會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