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 2010年05月18日10:30
美國經濟可能在好轉﹐但通縮風險仍在。
本週﹐美國勞工部(Labor Department)發佈4月份生產者價格指數(producer-price index﹐PPI)與消費者價格指數(consumer-price indexes﹐CPI)。儘管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正處於連續四個季度增長的軌道上﹐而今年至今﹐美國全國已增加近50萬個工作崗位﹐但預計PPI與CPI兩項指標將鮮有通脹跡象。實際上﹐許多經濟學家仍在擔心通縮的可能。
鑒於這些指標滯後於價格壓力﹐因而﹐通縮擔憂為何持續是可以理解的。
但本月的數據將是在歐洲債務危機及由此引發的緊縮方案可能放緩歐洲大陸經濟增長的背景下發佈。
債務危機使得油價下滑﹐銅等商品價格也由近期高位回落。這可能將減緩未來數月PPI的壓力。
與此同時﹐繼3月份PPI月度環比上浮0.7%之後﹐預計4月份PPI月度環比僅將上升0.1%﹐PPI自2009年4月以來已上漲5.6%。年比漲幅較大﹐主要是因去年價格嚴重疲軟﹐特別是油價已由去年大幅反彈。PPI年度漲幅可能已在3月觸頂達6.1%﹐並將在未來數月下滑。
對美聯儲(Federal Reserve)更為有利的可能是核心價格持續疲軟﹐核心價格剔除了能源及食品價格的影響。
週三的CPI數據可能將突出這種趨勢。這些數據有望顯示核心CPI遠在美聯儲感到安心的水平之下運行﹐核心CPI自2009年4月份以來僅上漲1%。
野村證券(Nomura Securities)經濟學家Zach Pandl說﹐這個區域遠低於1.5%至2%這一政策制訂者願意看到核心CPI上漲的區間。同時﹐這也低於2003年末上次通縮時期觸及的1.1%的低谷。
這一切可能將強化美聯儲成員中仍認為通縮風險大於通脹的看法﹐而使美聯儲在今年其餘時間保持利率政策不變。歐洲危機擔憂一日不消除﹐美聯儲就不太可能改變這種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