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編輯馬蘭)訊,美國獨立投行Stifel的首席股票策略師Barry Bannister表示,下一個十年對美股投資者來說,可能不會像上個十年一樣那麼容易賺錢。
他認為,投資者應該為未來十年的損失或是零回報做好準備。
或許用"失去的十年" 來描述美股市場未來十年更為形象,在20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面臨較長時間的通貨緊縮,這種經濟不景氣亦令日本股市陷入長達十多年的熊市。
重要分水嶺
過去十年的美股回報雖然鼓舞人心,標普500在2010-2019年這十年裡帶來超過13%的復合年回報率,但這也為未來十年的疲軟埋下伏筆。
更確切地說,過去的繁榮建立在2000年代美股複合年收益率為-0.9%的基礎上,接下來的十年又是互聯網泡沫的頂峰,説明美股一路高歌。 但之後的十年,可沒有像以前一樣提供高速增長的基礎。
Bannister的觀點建立在美股估值指標上升,家庭持股比例居高不下及潛在的嚴重地緣政治風險等諸多風險之上。 而他預見的問題包括供應鏈中斷、地緣政治、法定貨幣、政府負債、民粹主義和監管壓力等。
而在2022年年初,地緣政治影響已經出現,順勢加劇了供應鏈中斷的風險。
他還提到,凍結俄羅斯儲備會像1971年美國脫離金本位制一樣,成為重要的分水嶺。 這相當於告訴全世界,投資人需要為自己的資產尋找替代儲備貨幣。
這被市場認為是外匯儲備競賽的終止槍聲,考慮到未來美國動用制裁的可能性,部分國家可能會認為累積外儲的必要性降低,甚至可能導致部分規模較大的新興市場進行自由化,並遠離以美國為中心的體系。
被動投資將失效
如果想要在未來十年獲得正回報,Bannister認為光是簡單持有標普500是不行的。
"買入並持有是牛市階段的理想(26.33-1.86, -6.60%, )策略...... 但在下跌階段,進入該指數不會產生任何正回報。 被動投資者將遭受損失。 ”
與其鎖定指數,不如配置實物資產和另類資產,包括商品、房地產及更積極的多頭/空頭選股策略。 在股票領域,價值股比成長股更有支撐力,國際股票也會強於美國股票。
標普短期或有反彈,正確操作應是賣出
短期內,Bannister認為標普500還有上漲空間,或將反彈至4600點,但這提示賣出而不是買入。
上週五,標普500指數收報4463.12點,今年來累計下跌6.4%。
從5月到10月,標普500指數將趨向4000點水準,相較於現在下降5%左右,推動這種拋售的風險可能是:持續通脹導致的滯脹期,消費者和企業的高昂成本削弱了投資人信心。
另一個風險為,俄烏可能達成和平協定,但歐美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不會就此甘休,俄羅斯將針對西方的GDP成長作出對應的禁止進口措施。
Bannister強調,下調標普500指數目標至4000點,是建立在美國2022年不會進入經濟衰退的基礎上。
但他堅持,除非美國迎來第二個互聯網時代,否則美股將在下一個十年迎來"不虧就是贏"的時代。
責任編輯:劉玄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