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最終如何收場? 美媒分析幾種可能結果
參考消息網3月20日報導 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3月17日發表作者埃絲特·泰特魯阿什維利的文章,預測俄烏衝突的幾種結果,全文摘編如下:
世界需要仔細考慮俄羅斯和烏克蘭能接受以什麼樣的方式結束戰爭——或者是被迫結束戰爭。
普京會謀求烏克蘭非軍事化,以及其不能成為北約或歐盟的成員國。 在敘利亞和車臣的戰爭表明,如果烏克蘭不投降,普京將會繼續升級,從而使烏克蘭付出的代價變得非常高昂。
"雙輸局面"可能包括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個州要麼成為俄羅斯的領土,要麼成為自治區,同時承認克里米亞是俄羅斯的一部分。 西方需要同意逐步取消制裁,以換取俄羅斯撤軍。 私營公司或許將被說服重新與俄羅斯做生意。 為阻止更多傷亡,澤連斯基將同意停火。 這將使兩國的衝突進入凍結狀態,但澤連斯基將保持對政府的控制,烏克蘭將有可能加入歐盟。 烏克蘭將需要援助來重建其基礎設施和經濟,隨之而來的很可能是親俄羅斯的政客、公民和活動分子遭到新一輪大清洗。 巨大的難民危機也將難以逆轉,因為已有超過300萬烏克蘭人逃離,預計未來幾周還將有數百萬人離開。
北約仍將不會考慮吸納烏克蘭,因為如果後者加入,烏東的兩個分裂地區將迫使北約國家捲入無休止的向烏克蘭派兵的迴圈。 俄羅斯將退兵,完全脫離國際秩序。 雙方將闡明關係正常化的某種路線圖,但具體條款還不清楚。 制裁的取消將取決於普京是否保證尊重烏克蘭的主權。
如果俄羅斯擊敗烏克蘭並建立一個親俄政權,俄羅斯將繼續受到西方孤立。 尋找替代供應鏈和自給自足將再次成為俄羅斯的首要任務,取代美國貨幣霸權的計劃也將加速推進。
最後,我們不能忘記,俄羅斯仍然是歐洲石油和天然氣的主要供應國。 在這種情況下,對能源的擔憂或許會迫使歐洲走向分裂。
西方現在需要開始作出考慮未來可能性的選擇。 實現這一點需要多方面的外交努力。 歐洲人需要向普京提出取消對其的制裁以換取衝突降級,並談判達成一項條約,向俄羅斯提供顧全其經濟和安全利益的一些保證。
如果烏克蘭建立了一個親俄政權,那麼西方就必須明確其長期的對俄政策,包括維持針對俄羅斯關鍵軍事領導人和能源部門的制裁。 如果烏克蘭人將繼續戰鬥,並尋求北約和歐洲國家的支持,那麼很可能出現報復性的打擊。 在這種背景下,北約領導人需要闡明他們將為誰而戰以及如何作戰。 我們需要讓北約更靈活,以使其對新型戰爭作出反應。
責任編輯:李桐